汇草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农女巧当家在线阅读 - 第900节

第900节

    楚家这次来京城,箱子就五十多个,里面东西就不少。

    到了西城朱招娣的宅子,看守宅子的老夫妻立即开门,“见过大小姐!”

    “嗯!”

    这两人负责看院子,朱招娣隔;两日派人过来打扫,宅子里虽没什么摆件或值钱的东西,但收拾的很干净,这个天把床一铺就能睡。

    楚夫人也没打算常住,让丫鬟随便收拾去,则坐马车去朱府拜访。

    朱二郎他们也才从伯府回来,才喝了口茶,就得知楚家人来了,朱二郎立即迎出来。

    “楚兄,楚夫人!”

    两人看见朱二郎的样子,微微诧异。

    才几个月不见,朱二郎似乎有些变化。

    楚老爷和朱二郎打的交道多一些,自然能够看出来。

    “二郎兄弟!”

    朱二郎笑的真诚。

    也知道楚家是为什么来,看向一边一身黑衣的楚峥嵘,公子翩翩,风采无双,更是满意几分。

    “快请进!”

    请到大厅坐下,立即又丫鬟端了茶水上来。

    “喝茶!”

    等喝了茶,朱二郎询问了一番路上情况,楚老爷大致说了几句,讲明楚夫人有些晕船,才耽搁了几日,不然早该到了。

    这番一说,朱二郎表示理解。

    他没想到楚老爷、楚夫人会亲自进京,说明楚家对招娣的看重。

    然后楚老爷才开口说道,“其实这次前来,主要还是为了峥嵘和招娣的婚事!”

    朱二郎点点头。

    “要是二郎兄不反对,等我们买好宅子,看好日子就请媒婆上门提亲,虽然楚家老宅在月临县,但该有是三媒六娉不能少,到时候婚事也在京城办,主要还是来年春,皇上就要开恩科,届时峥嵘也要上场一试,来去路上又得几个月,就是如此,委屈招娣了!”楚老爷说的诚恳。

    朱二郎也理解。

    朱招娣表面上看是委屈了,但她是为了楚峥嵘委屈,以后楚峥嵘也会记得朱招娣今时今日的付出。

    “这倒也算不得委屈,作为父亲,我本该为女儿努力争取,只是科举是大事,自然要先紧着峥嵘来!”朱二郎说着,看向楚峥嵘,“招娣等了你一年多,这一年多里,不是没人来家里提亲,各种各样心思的都有,我都不曾动摇过将招娣嫁给你的心思,我希望你步步高升,仕途一帆风顺,但更希望你对招娣好,这种好不是金钱方面,而是感情,她待你真诚,我也希望你待她真心,都说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人,我想你是读书人,应该懂!”

    楚峥嵘连忙起身,朝朱二郎抱拳行礼,“晚辈铭记于心,此生定不负招娣!”

    “既如此,你们的亲事我允了!”

    楚老爷、楚夫人闻言松了口气。

    楚峥嵘沉肃的脸上也染上了笑意。

    婚事成了,自然要留下来吃一顿晚饭,朱二郎请楚老爷、楚峥嵘、隆玉荣在府里转转,潘和美招呼楚夫人,楚雪瑞则和朱招娣、朱花儿、朱小说话。

    少不得问起朱小和荀沐阳的事情得知朱二郎被册封为安邑伯,楚雪瑞惊讶问,“一品安邑伯?”

    “嗯!”朱招娣颔首。

    并没有因此骄傲或者自满。

    楚雪瑞感慨。

    也就是这样的老实人家,一飞冲天之后,也没想着悔婚。

    也难怪三哥一路上愁眉不展,感情也是怕朱家悔婚吧。

    毕竟今时不同往日,两个人的亲事,两家大人并没有坐下来好好谈过,就算朱家不答应,楚家也没办法。

    真是庆幸。

    那厢,朱二郎也和楚老爷说起自己被册封安邑伯的事情,楚老爷可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人,早前有得到些消息,不算明确,如今听朱二郎自己说,才反应过来,一面替朱二郎高兴,也暗自庆幸朱二郎不是卑鄙小人。

    甚至一直在等楚家上门提亲。

    为自己儿子捏了一把冷汗,楚峥嵘此刻的心情也是很怪异,说不出的感觉。

    总之,还是很庆幸,能娶到朱招娣。

    得知楚家暂时住在朱招娣的宅院里,朱二郎没什么反对,本身也知道,那宅子朱招娣一直让人收拾着,就是为了楚家来人住的。

    在京城,有个宅子其实真的不容易,就算买了宅子,你还得赚钱开销,走出去吃顿饭都得几两银子,大酒楼甚至几十两上百两,再来一坛好酒,上千两都有可能。

    朱二郎就想着,能省就省着点吧。

    迟早是亲家,他也不想在这些小事情上计较。

    为了以后朱招娣能过的好,朱二郎只能自己努力更努力,对楚家也尽量客气。

    朱二郎的举动,让楚老爷觉得窝心,回去的时候,和楚峥嵘说起,“以后好好待招娣,这样的姑娘不好找,这样子的岳父、岳母也不好找,朱家真真正正厉害的二姑娘,且二姑娘也是个护短的,看她抱着异母生的弟弟,疼成那个样子,对一起吃苦长大的姐妹就更别说了,当初咱们走了多少路子都没能将你从大牢里救出来,懿王殿下一句话就成了,这于你也算有救命之恩,对于你的过往,招娣并不在意,可见她对你的一番真心情义,那句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人,是对的!”

    楚峥嵘颔首,“父亲,儿子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