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草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在线阅读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724节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724节

    在实验结束之后,军方马上关注起了沈会明团队的研究。

    棕金,让导弹、飞行器以及其他武器,直接拥有隐形能力,可以说是‘让对手看不到的技术’;沈会明团队的研究,则是‘看到一切对手的技术’。

    两者结合在一起,足以立于不败之地。

    王浩没有时间关注沈会明的研究,他已经身在核聚变工程项目基地,并在汤建军等人的带领下参观起来。

    他还是第一次来项目基地。

    项目基地的面积非常大,靠着湖泊的平地上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中心位置则有一个很大的圆形凹陷。

    那是主设备选定的位置。

    王浩跟着汤建军一起来到圆形凹陷的边缘,注意到附近不是泥土,而是铺满了厚实的特殊材料。

    汤建军介绍道,“地面上是抗高温、辐射材料,地下修建了五层,周围还有厚实的钢筋结构,就是为了安全考虑。”

    “装置是在地下的。”

    “我们仔细讨论过,地下四十米左右是适合的位置,即便是有什么意外发生,爆炸也不会波及太广。”

    “地下也有很多好处,设备不会受到天气的影响。”

    汤建军连续说了一大堆,带着王浩下了地下二层,看到了空旷的中心位置,继续介绍起来,“这个银色的边缘就是湮灭力场薄层的位置,抗压材料已经运过来了,等中心装配好,就会装抗压材料。”

    “中心位置,我们还在研究。”

    “接下来的一、两个月时间,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中心的主装置……”

    他说着叹气道,“设计实在是太复杂了。设计虽然没什么问题,但是真牵扯到制造,或多或少会存在差异。”

    “等中心位置建造好,就开始核聚变点火实验,到时候,也不知道会遇到多少问题……”

    他苦笑一声,“也不知道,我还能不能坚持到装置完善。”

    “应该没问题吧?”王浩跟着说道,“汤院士,您今年才64吧?坚持个一两年,没有问题。”

    “一、两年?”

    汤建军苦笑道,“一、两年,怎么可能呢?像是这种研究,十年八年能够完善就已经很快了。”

    “我觉得,就只是主装置的核聚变点火、维持反应,最少也需要五年以上时间才能完善。”

    “结合其他部分,研究能量实际转化电能……”

    “再用五年?”

    他说着摇头道,“我现在身体是不行了,担任这个负责人,能坚持两年、三年就不错了,估计再长也坚持不了。”

    王浩认可点头。

    汤建军的年纪已经大了,担任副总设计师、工程项目负责人,对于他来说确实有很大的压力。

    但他对于研发时间是不认可的,“不用担心,汤院士,我相信这个研究不用那么长时间。”

    “主装置点火实验、反应维持实验,做几次就可以了。”

    “一年,足够。”

    “这还要看建造速度。”

    汤建军看向王浩,抿嘴摇头,“不可能的。王院士,你是没做过这种工程项目,别说是核聚变了,我带队做托卡马克装置,后续也进行了三年才能让装置稳定。”

    “中途遇到什么问题,进行一个小修改,都要等很长时间。”

    “核聚变装置就更麻烦了。”

    “如果中心出现什么问题,再拆解装置、找问题、修正……这会是个漫长的过程啊……”

    第四百八十七章 能量素数化成果发布,这个设定太美妙了!

    “研究很复杂……”

    “装置的制造、修正、完善,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我已经老了,坚持不到那时候了。”

    汤建军满心感慨的样子,让王浩不由得想到一个‘成语’-廉颇老死,他仔细琢磨着忍不住笑出了声,随后闭上嘴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

    “确实很难!”

    他扯着嘴角接了一句,“汤院士,接下来一段时间,我就留在这里参与核心装置的装配工作。”

    “希望能尽快完成吧!”

    王浩说完就不再提了,而是继续向前走着,查看内部设施的建造情况,他也不想和汤建军说什么‘时间问题’。

    老人,总是很固执的。

    他早就说过研究用不了太长时间,好多人还是坚持认为,五年、十年内不太可能完成。

    一切还是以事实说话。

    核聚变装置的设计已经很完善了,只要建造严格按照设计内容进行,就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没有大问题的情况下,调试也就不需要太长时间,所以重要的还是‘建造严格按照设计进行’。

    王浩决定亲自坐镇工程组,他和其他人沟通了一下,知道核心装置建造需要两到三个月完成。

    大部分材料、部件、设备都已经运送过来,安装倒不需要太长时间,还有一部分时间是对外围的加固建造,防止实验中有什么意外发生,毕竟内部进行的是氘氘聚变反应,出现问题可能会引起爆炸。

    工程组必须以‘最坏的可能’做考虑,来进行外层设施的建造工作。

    “保证安全是对的。”

    在召开内部会议室,王浩说道,“不过,大家放心,一般情况下,不太可能发生冲击式爆炸,即便内部场力没有开启,磁场束缚同样没有开启,因为反应是定向的,最多就是烧毁外层的抗压材料和设备。”

    他继续强调了建造问题,“接下来主装置的建造,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来安装。”

    “我特别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在工作中,我发现有些小组碰到问题,可能会依靠想象中的替代方案解决。”

    “现在我特别强调一下,这是不允许的,不管碰到什么样的问题,只要和设计不符,哪怕只有一点点的小偏差,都必须要上报。”

    “还有,装置所有的部分,安装前都要拍摄,留下记录,以便后续碰到问题去查看……”

    王浩说起了主装置装配工作的问题。

    他强调的就是不能和设计存在偏差,因为设计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只要按照设计的内容进行装配制造,就不会产生大问题。

    王浩不只是强调工作,他每天都待在工程基地,亲眼看着重要部分的安装,只要有问题就马上指出来。

    同时,他参与一些设备的调试检测,并和相关机构进行沟通,等等。

    这些工作做起来,就有点势必躬亲的架势了。

    汤建军听到消息后,还特别找到王浩,说起了带队做工程项目的经验,“王院士,你是总负责人,处理的是整体工作,不需要参与一线的建造。”

    王浩摇头道,“主装置的建造是最重要的,我必须亲眼看着才放心,才能确保不出任何问题。”

    “这个……”

    汤建军感觉有点劝不动,也就不再多说了。

    但他依旧觉得王浩待在建造场地没什么意义,因为很多地方即便出现问题也是看不出来的。

    王浩可不管汤建军怎么想,他参与主装置建造工作,过程中不断和其他人讨论,就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在发现了问题以后,就能够及时做修正。

    这是非常重要的。

    核聚变反应装置内部构造太复杂了,有个小问题到开启设备时都会成为大问题,有的问题还没办法从外部解决,很可能要拆开设备才能修复,类似的问题当然是越少越好,最好是一个都没有。

    就这样……

    核聚变装置一点点建造、装配,项目也在不断的向前推进。

    在核聚变工程建造基地工作的过程中,王浩也会抽出时间关注其他的研究,包括湮灭力场实验、沈会明团队的进展,等等。

    当然也少不了几个学生的研究。

    海伦和保罗菲尔-琼斯一起做的研究,倒是没有特别大的进展,他们只是做了一些数学分析工作。

    这是有些遗憾的。

    其实王浩很期待海伦的研究能够进展,因为她的研究对于理论构建非常的重要。

    现在海伦的研究重心在‘利用质量点概念来构造光子心核、粒子心核’,研究覆盖的范围就非常广了,仅仅是基础就有高次质点函数、光子构架、强湮灭力以及量子物理内容。

    研究非常需要想象力,其内容都可以打通质量点到粒子的通道。

    之前王浩对质量点进行过论证,并塑造出了被认为最重要的函数‘高次质点函数’,还顺便证明了黎曼猜想。

    这个研究的影响力非常大,但被学术界看中的还是证明黎曼猜想以及高次质点函数背后蕴含的‘质数规律’。

    研究的质量点方向的论证进展不大,只是塑造出了质量点存在的数学基础。

    现在海伦和保罗的研究则是准备更进一步,论证质量点组成光子心核,甚至是粒子心核。

    换句话说,就是质量点‘构造能量核心以及质量’。

    “你们的研究必须要有支持内容的数学基点,否则就很难进行下去。”王浩给海伦的邮件中说道。

    另外就是陈蒙檬和丁志强的研究了。

    陈蒙檬和丁志强的研究已经找到了方向,研究可以说是一路畅通,他们已经完成了以‘能量素数化’为基础的宇称不守恒论证,后续还以粒子震颤及运动联系了绝对零度问题。

    有关宇称不守恒的论证,研究给出了清晰的解释。

    宇称不守恒,也就是粒子的镜面不对称问题。

    他们的研究对于粒子边界的描述是,‘存在许多素数能量交换点,并不断和能量素数碰撞发生随机式交换’,‘随机式交换’自然就会有很大不确定性,再加上粒子边界不具‘对称性’,自然就不会有镜面对称的特性。

    也正是因为粒子边界,不断和素数能量做交换,才会有粒子震颤问题。

    研究中还有些‘极端’的认为,素数能量交换也许和‘粒子无序运动’有关,因为论证基础严重不足,也是在描述信息中谈了一小段。

    王浩还是非常负责任的。

    在陈蒙檬和丁志强的研究过程中,他给出了好几个小意见,还帮助他们审阅了内容找出了几个小错误。

    之后论文内容才被固定下来。

    陈蒙檬和丁志强商量了一下,决定投稿给国际上已经有很大影响力的《湮灭物理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