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草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穿越成小吏家千金在线阅读 - 第20节

第20节

    杨镇去了莫家后,从不多行一步,也不多说一句。

    莫正卿亲自接待了他,考了考他的功课,见他是个上进的好孩子,嘱咐莫二爷亲自送他去学堂,配齐了笔墨纸砚,另外送他一名使唤小厮,吃穿用度包括月例银子,都按照家里小爷们的份例,安排了个只有四间房的小院子给他住。

    杨镇道谢后都接受了,他知道,这是阿爹拿命换来的。

    去了小院,小厮已经在那里等着他了。见杨镇进来,忙跪下磕头。

    杨镇哪里见过这场面,忙拉起他,问他叫什么名字。

    旁边的莫二爷道:“按规矩,镇哥儿要给他赐命呢。”

    杨镇入乡随俗,想了想道:“那你就叫墨竹吧。”小厮忙道谢。

    莫二爷吩咐墨竹好生伺候少爷,并把墨竹的身契给了杨镇,告诉他:“缺了什么,或有什么想吃的想玩的,尽管找我。”

    杨镇躬身:“谢过莫二爷。”

    莫二爷笑道:“这样叫就外道了,叫莫二叔罢。贤侄不知道,家里下人多,总有个把势利眼,贤侄不嫌弃,叫我声二叔,也省的那起子势力小人看轻贤侄。”

    杨镇立刻拱手鞠躬,“侄儿谢过莫二叔。”

    莫二爷走后,杨镇问墨竹:“你原先在哪里当差的?”

    墨竹道:“小的原是外头庄子里的,父母都还在庄子上。近日太太着人从庄子里抽了一批小厮,拢共二十来个呢,才学好了规矩,小的就被分到哥儿这里来了。”

    莫二爷特意给杨镇寻了个没有府内背景的小厮,这样更忠心一些。

    杨镇带着墨竹把院子巡视了一圈,正房坐北朝南,只两间屋,一间卧房,一间做厅堂。东西两边各只有一间屋。院子小的很,几步见方,但地处不是很偏僻,也能保证隐私。杨镇预备把东厢房给墨竹住,西厢房做书房。

    杨镇见墨竹比他还小呢,就要伺候人,也不苛待他。有什么吃的玩的,都分他一份。人前二人讲规矩,人后杨镇并不拿规矩压他。主仆二人关起院门,随意的很。

    墨竹原来在庄子里,吃的住的都一般。到了莫家,先被管事拿规矩狠狠教训了一两个月,只以为小爷们面前错不得半点规矩。没想到分到杨小爷身边,待他如亲兄弟一般,他无以为报,只有更加用心伺候杨镇起居。

    莫家几个小爷听说杨镇是阿爷救命恩人的儿子,还是莫二爷亲自送来的,也不敢轻视他。亲戚家的孩子都是附学,也说不上瞧不起杨镇。先生见这少年郎勤学上进,也非常喜欢他。

    莫家长辈得了什么好东西,凡有莫家小爷们的,必定有杨镇的。杨镇每回归家,莫太太还让赵嬷嬷给他带上些吃食和布匹,拿回家给陈氏和芙娘使。陈氏母女每月有杨老二供应的1两银子,再加莫家给的东西,尽够过普通日子了。一时间,莫家知恩图报的名声传遍了整个京城。

    故此,杨镇虽是个小小捕头的儿子,因莫家长辈看护,并未在莫家受委屈。陈氏听说后,越发感念莫家恩德。虽说是杨捕头拿命换来的,但身为捕头,遇到叛军要杀上官,挺身而出原就是本分,人家就是不念你的恩情,你又能到哪里说理去呢。

    日子一天天过,很快到了李承祖成亲的日子。

    第24章 论差事大郎成亲

    九月二十这一天,李家张灯结彩、锣鼓欢天。

    天还没亮,李承祖就起来了,郑氏给他收拾好了,换上新郎官要穿的大红喜服,还未到接亲时间,帽子和大红花什么的都没戴。

    李家族人都来了,把个小院子挤的满满当当。再加上郑氏、张氏的娘家人,还有街坊邻居,家里坐不下,就在门口搭了长棚,请了酒楼里的厨子上门掌勺。

    自李穆川升官后,张氏拍板决定,家里请了两个帮佣的婆子。肖氏身为从七品官太太,总不能还亲自做粗活。自帮佣刘婆子和闵婆子来家后,扫地、洗衣、洗碗、洗菜、烧火和倒泔水这些粗活,被她们全包了,肖氏妯娌只用炒个菜就行了。出门采买,李家人只管着钱就可以,提东西自有帮佣帮忙。李姝三姐妹,每天照常纺线、学裁衣服做鞋,厨房里,只偶尔去练练手艺,来客人时帮帮忙,也显得李家女娘贤惠能干。

    李承祖是长房长孙,他成亲,李泗诚亲自过来主持。

    李家族人有些头一天就来帮忙了,这也是族里的规矩,谁家有事,各家的汉子和媳妇们,都要帮好几天忙。李穆川家里虽说又请了几个临时短工,但有些事情,还是要族里人出力才行。

    李家族人一起吃过早饭后,就要准备去接亲了。

    预定好的吹鼓手、轿子和骡子都准时上门了,吹鼓手、四个轿夫和牵骡子的人都穿着一样的衣服,这是行规。肖氏让刘婆子打发他们一些喜钱,再让李承业去看看李承祖收拾妥当了没有。

    成亲前两天,新娘小郑氏娘家就把嫁妆抬过来了,满满二十抬嫁妆,把个东厢房南屋塞的满满当当。

    李姝仔细看了看,有一张床,两个大木箱,两个小木箱,一条塌,两张桌子,大桌子配8把椅子,小桌子配四把椅子。两个五斗柜,一张梳妆台,配一个梳妆盒和一张梳妆椅,梳妆盒里有金银首饰若干。还有洗脸架两个,马桶一对,大大小小的盆子6个,其中还有个铜盆,一套杯碗碟盘。最让她惊奇的是,居然还有两把扫帚和两个撮箕。

    另有8床被子,四铺四盖,床单、枕头、帐子都有好几套,还有新衣服十几套。

    李承祖还没去接亲,李家就把新娘的嫁妆都敞开了给亲朋们看,众人均是一顿夸赞。

    为使接亲显得有派头,李泗诚专门从族里挑了5个平头正脸的小伙子,再加上李承业、杨镇、赵世简,凑足了8个,由李穆平领着,一起往郑氏娘家出发。

    到了郑家,小郑氏早已梳好了妆,静静坐在床上。小郑氏年芳十五,稚气未脱,穿着大红喜服,红着脸一言不发。族里相好的姐妹们都在一边陪着她,连郑氏的亲娘都来了。

    姐妹们见她有些紧张,都安慰她:“英娘,你可真有福气,嫁到六姑妈家去,听说承祖表哥的叔父才升了官,家里都请了帮佣了。六姑妈和气,你嫁过去了,多的是好日子等着你呢。”

    小郑氏闺名英娘,这亲事,是郑氏亲娘做的媒。英娘是家中长女,上有两个哥哥,下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英年在家里,带弟弟妹妹、做家务、伺候年迈的祖父母,样样都行,是她亲娘胡氏的好帮手。郑氏就是看重她自幼贤惠能干,且性格柔顺,又不木讷,才挑中了做自己儿媳妇。

    李家人吹吹打打来了,到了门口被拦下了,郑家三兄弟一起拦在门里头。

    郑家老大问:“大郎,听说你也读了几天书,不如做两首催妆诗给我们听听。”

    李承祖立刻头大,他读书就是纯粹认了两个字,哪里会做什么诗。好在他带了几个好帮手,李承业立即在他耳边一句一句告诉他,李承祖听到后,反复背诵两边,再大声念出来。

    郑家人知道李承祖早就不读书了,做催妆诗这个事儿,原也不是规定一定要自己做,只要他做了,也没人问是不是自己写的。

    做过两首诗,郑家老二又问“大郎,听说你还帮着你叔父过日子呢,这眼见成家立业了,媳妇和娃儿,总得自己养活吧。”

    这话问的有些刁钻,牵扯到李家家务事。英娘家里人也是急,眼见李承业一天天大了,他爹李穆方的差事被他叔父接了,他也没个正经差事,总不能一辈子靠着叔父过日子。

    李承祖顿时卡壳,不知道怎么回答。杨镇在一边帮忙解围:“郑家诸位哥哥们放心,我岳父最是仁义,岂会让侄儿没有着落。”

    郑家人也不想在大喜的日子里闹的难堪,知道杨镇是李家女婿,这话说的必定也是李家意思。

    郑三郎年纪小,在门缝里问:“大姐夫,你想娶我大姐,要先过我这一关。”

    众人哄笑,李承祖摸出一堆红包从门缝里递给正三郎,问他:“三郎,这样行不行?”

    郑三郎接过红包,又道:“没新意。”

    同来李家儿郎里,有人调笑:“郑家三郎快开门吧,等你娶婆娘的时候,还要你姐夫给你帮忙呢!”

    郑三郎红着脸,“我才不娶婆娘呢!”

    众人又哄笑,郑大郎见拦了一阵子,怕误了吉时,示意旁边的族人开了门。

    待到了英娘闺房门口,一众姐们们又拦了门。

    李家儿郎们嘻嘻哈哈凑到门前,各种阳腔怪调的叫门。

    正经一些的喊:“嫂子,李家大哥来接你啰。”

    有那不正经的,仗着今儿大喜的日子,调笑道:“众位姐妹,可有人家了?”

    ......

    李承业先让李承祖又背了两首催妆诗,屋里的女娘们听的面红耳赤。他掏出一堆红包,从门缝里塞进去,央求道:“请众位姐妹们放行。”

    屋里小女娘们收了红包,见是个俊俏的少年郎叫门,你推我我推你,都不好意思去开门,最后是一位年纪最大说了亲的小女娘开的门。

    李承祖接了英娘,二人到正堂拜别郑家父母。郑家父母泪水连连,英娘也红了眼圈。

    郑大郎背着英娘上了轿,英娘父亲端了一碗水,泼在大门口,至此,英娘终于哭将起来。

    李承祖向岳家人鞠躬告别,然后带着一众迎亲的儿郎门,吹吹打打又走了,留下郑家人在背后伤感。

    等到了李家,轿子里的英娘早已不再哭泣。

    李家氛围和郑家截然不同,郑家嫁女,没有吹鼓手,不闻喜声。反观李家,吹吹打打,好不热闹。添人和少人,天差地别。

    轿子在大门口停下来,接亲娘子扶着英娘下了轿,跨过火盆,一路踩着红绸布进了正堂。

    今日,郑氏坐的主位,旁边李穆方的位置空了下来。一对新人按照司仪的口令,一起拜了天地和父母,再送入东厢房南屋。

    在众人的催促声中,李承祖挑了盖头。新娘子他是见过的,今日上了妆,愈加好看。

    他搓搓手,嘿嘿直笑。

    房里妇人们打趣他,“大郎快去敬酒吧,我们帮你看着,定会毫发无损地还给你个漂亮媳妇。”

    李承祖给众人作个揖后出去敬酒了。

    李姝姐妹看向英娘,行了个礼,齐声喊嫂子。

    英娘见到了三个堂小姑子,微微颔首,“妹妹们好。”

    旁边族人对她说道:“新媳妇不要怕,你这三个小姑子性格都好,你新来,有什么不懂的,都问她们。”英娘谢过。

    正堂里,郑氏接受新人跪拜后,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肖氏忙走到她身边安慰她,族里的妇人们也上前一起宽慰她。

    “方哥儿媳妇,你这儿媳妇都有了,明年再抱个胖孙子,你也算熬出头了”,王氏是宗妇,她第一个开口。

    众人纷纷附和:“是啊是啊,以后的好日子多着呢。”

    郑氏擦擦眼泪,露出了笑容。

    热热闹闹的时间,很快到了晌午饭时刻。

    随着李泗诚的一声吩咐,喜宴开始了。

    正堂摆一桌,坐着李泗新、李承祖、李泗诚父子和几位送亲的男客。东厢房中间厅堂摆一桌,坐着王氏、郑氏娘家人和四位送亲娘子。西厢房摆了一桌,坐着张氏娘家人和李家老姑太太并几个媳妇孙女。

    两间倒坐房里摆了两桌,一间坐齐了李秀兰姐妹并家人,另外一间坐了李穆方在世的时候的关系好的同僚,还有几个李穆川关系好的同僚。门口长棚里摆了十几桌,坐满了街坊邻居和李氏族人。

    李穆川带着李承祖,挨桌敬酒,后面杨镇和赵世简端着敬酒盘,帮忙倒酒。另外几个李家儿郎们,帮着挡酒。

    李姝原想着,给新郎倒白开水就是了,反正别人也不知道。肖氏嗔她:“酒带些混黄,白水一眼就看出来。二者,被人知道了,说你瞧不起人。”并叮嘱李姝,这样投机取巧的事情以后不能干。

    热热闹闹了一天,新人总算顺利娶进门了。

    到了夜里,李承祖回了房。他喝了些酒,但没醉。他看了一眼新娘子,有些不好意思,先作了个揖:“娘子。”

    英娘红着脸屈膝行礼:“官人。”

    只听见窗户外传来嘻嘻哈哈的笑声,还有人捏着嗓子学舌:“官人。”

    李承祖大囧,他忘记外面还有人在偷听。

    外面传来李家某位近亲长辈的笑骂声:“你们这群混账小子,还不赶紧去歇着。”又是一阵嘻嘻哈哈声,等了片刻,终于安静了。

    李承祖到窗口,打开窗户,看外面没人了,终于放心了。

    刚放下窗棂,又有敲门声。李承祖开了门,见是李姝。

    李姝听肖氏的吩咐,给新人送来一桶热水。李承祖接过热水,从怀里掏出个红包塞到李姝手里:“三妹妹辛苦了,拿去买花戴。”

    李姝也笑嘻嘻地走了。

    第二日一大早,英娘早早起床了。进了厨房后,发现刘婆子和闵婆子正在忙活。

    二人见英娘进来,忙道:“少奶奶怎地起这么早,我们还没忙完呢。”

    英娘笑:“我来看看,二位妈妈,不知今儿早饭吃什么?”

    英娘根据她二人的建议,做了些李家人日常爱吃的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