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草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大国医在线阅读 - 226、户籍

226、户籍

    赵俊达是昆山人,戴浩歌是太仓人,只有徐小乐是吴县本地人。而且徐小乐觉得赵俊达很有趣,戴浩歌则是个有本事的人,碰到这样的朋友,吃顿饭花个几钱银子算什么?

    赵俊达最终拗不过徐小乐,只好再三邀请两人去昆山,尝尝他家的药膳。

    说起来大家都是医户子弟,家里多多少少有些祖传下来的秘方、偏方,没有本事开药铺坐医馆,做药膳倒也是条不错的门路。

    如今国家承平,去北京勤王的卫所军户听说也没多大损失,已经开始回各地卫所了。而且即便是去年土木堡之败,北京被围,对于远在江南的百姓而言也几乎没有影响。

    只要日子过得太平了,自然就有各种新花样出来,吸引有钱人花销,所以赵俊达打着“御医世家,养生延年”的招牌做药膳,收入并不比开药铺差。更重要的是,开药膳馆没有风险。不像行医,一旦治死了人还要面临病家的控诉。

    徐小乐听赵俊达说得种种好处,的确不失为一条好路,心中暗道我若是没遇到师叔祖,倒是也能去开家药膳馆唉,恐怕不行,嫂嫂做的饭菜我是爱吃,旁人却恐怕吃不惯。

    他又问赵俊达,道“令祖也是御医?可认识我太爷爷么?”他说着报了曾祖父的名讳。

    赵俊达嘿嘿一笑“我爷爷只在太医院做过两年医学生,后来派去了昆山便是我们这一支的来历了。御医不过是个噱头罢了。尊祖若是真正的御医,恐怕我爷爷见了连头都不敢抬呢。”

    医学生就是医户子弟之中被选入太医院学习的学生,的确不能施诊、开方。在宫掖之地,他们连抓药的资格都没有,只能打打下手,学习医案,拿小太监小宫女积累经验。

    徐小乐就说道“其实我也挺想去太医院做个医学生的,听说太医院里有很多很多医书,还有外面找不到的珍本。”

    赵俊达道“以小乐你的资质,入选太医院实在太应该了。不过做医学生却没什么意思,无非给人当学徒,而且医学生还很容易被派到军镇去做官医。我爷爷运气好,被派到了昆山,那些被派去九边的可就惨啦。你若是有机缘,倒是可以去选医士。医士在太医院里查勘三年,可以递补吏目、御医、乃至于院判、院使,是条好路。”

    他说着说着自己就先笑了起来,显然也是个做白日梦的高手。他道“若是我能做到院使,哈哈哈,那可是正五品的大官啦,就连苏州知府见了我,也得客客气气的。”

    一直没有说话的戴浩歌终于忍不住道“院使虽然只有五品,却得皇帝信任。若是到了地方上,即便布政、巡抚也得对你客客气气的。”

    赵俊达自嘲道“可惜我这辈子是没指望了。”

    戴浩歌叹了口气,显然也知道自己是没指望的连第一步都没能成功迈出去呢。

    何况不入流的药局大使,距离正五品的院使还有足足十级,大门槛三道,小门槛无数。

    徐小乐觉得这个话题有些无趣,当官这种事不都是那帮读书人孜孜以求的么?作为手艺人,何必去抢人家的饭碗?他就岔开话题问戴浩歌道“戴大哥是做什么营生?”

    戴浩歌面露萧索之意,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方才道“我十年前随师学艺,游走四方,倒是也拜访了不少杏林前辈,自以为学到了不少本领。去年我师父去世,我送他遗体回乡安葬,正没什么事可做。听说吴县招考药局大使,只要是医户子弟就可以报名入选,我便来了。”

    徐小乐暗道你说了这么大一通,无非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游医罢了。他又想其实戴大哥倒是没有必要自卑,只要有本事,能治好人,游医也没什么丢人的。

    不过这宽慰人的话却不好说出口,徐小乐就道“原来这回考选只要是医户就可以了啊!那怎么才来这么人?”

    赵俊达就道“其实已经不少了。你想啊,医户才有多少?何况大部分医户都在卫所军籍,他们要么能补军职,要么换了行当,谁还来县里考药局大使?”只要能补军职的,必然有品级,肯定看不上一个不入流的药局大使。

    根据职业细分户籍是蒙元时候才有的,在此之前的唐宋只有良贱两类。大明立国之后,订立军、民、匠、乐四籍,其实是沿袭并用了前三朝的两种制度。

    医户作为职业,自然是祖辈行医的人家。只有在南宋时家里就行医,才会在蒙元时被编为医户,也才会在大明被登录为医户。不过大明的医户不是独立的户籍,所以散见于军、民、匠三籍之中。

    其中卫所军籍从大明开国至今地位高,生活轻松,但凡有本事的人都希望能够转入军籍,所以医户们自然人往高处走,早早就从军了。

    仍旧留在民籍的医户也有,却不多见,有些甚至放弃了悬壶济世,只是有一技傍身,帮助乡里罢了。至于匠籍里的医户,大多从事制药制器,被官府管得严,走脱的倒是不多。

    徐小乐就奇怪道“我家也是军户,怎么从未有卫所的人找过我呢?”

    赵俊达对于徐小乐不甚明了并不奇怪,有多少十六岁的少年知道那么多社会上的规矩?

    他就解说道“军户有两种,一种是从军厮杀出来的,到了太祖承运开国,再差都是军官。还有一种则是太祖划定卫所辖区之后的百姓,他们要么转入军户为兵丁,要么仍旧为民户,只是住在卫所,受卫所管辖。”

    “军官且不去说他,世袭罔替,吃皇粮的好差事,谁让人家祖宗肯冲锋陷阵呢。”赵俊达说着就有些羡慕,又道“普通兵丁之家,开头是很辛苦的,当了兵丁就要出操,要种地,还要服役。

    “为什么大家都争着入军户呢?因为军户每代只要有一个儿子当兵就行了。若是生了两个儿子的,一个替补老子当兵,另一个就可以做其他营生。若是三个儿子,就有两个儿子可以做其他营生等到了第三代,家里仍旧只出一个人服役,其他人就可以去种地、读书、做买卖,再不用服差役了。岂不美哉!”

    我记得写过户籍问题的,但是属于一笔带过,还是有不少同学对此表示疑惑,这回略略写得详细。

    大家的月票呢?求订阅啊!

    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