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赞歌(4)
书迷正在阅读:重生后对队长真香了、绝代战神归来、如何反撩觊觎我的挚友[重生]、穿成渣攻后我成了万人迷[快穿]、男配翻身计划[快穿]、摸鱼短篇集、纨绔才子、师尊,渡我[穿书]、穿回老公最渣那年、考考考,万人迷的法宝[穿书]
如果说战争中还有一个人在笑着, 那这个人一定是银行家。 * 没有银行家不爱战争。 利用遍布欧洲的情报网,在拿破仑战败的消息传回英国的前一日,内森·罗斯柴尔德获得了准确的英国联军胜利的消息。 为了支付军队出征的费用,国库不足的英国政府在此之前向国民发行了国债。 一旦战争失败,国债一文不值;反之亦然。 本身已经是杰出银行家的内森·罗斯柴尔德得到消息后立马让手下抛出所有的债券……给予了市场一个错误的信号—— 英国败了。国债再不出手将成为废纸。 于是,数万国民跟着争相抛售国债。 但所有人不知道的是,在抛售一阵后,内森·罗斯柴尔德在后方指挥手下,全部低价收回了市场内散乱的债券——包括惊慌失措市民的抛售。 于是,等英国威灵顿将军战胜拿破仑的消息传来……国债的价值瞬间飙升。 仅一夜之间,一个来回,内森·罗斯柴尔德的财富增加了数亿英镑。 在个人几万英镑可以称为富豪的英国,已经是所有人望尘莫及、只能仰望的存在。 “所以说,这些世界的人们,还是很有趣的嘛。” 看看这些宝贵的经验。 胡二道听闻这种操作后简直大开眼界。 惊了。 更有意思的在后面。 罗斯柴尔德的第五子,内森·罗斯柴尔德的弟弟詹姆斯·罗斯柴尔德,和如今的普鲁士首相俾麦斯是紧密的情同父子关系,拥有着长久的金钱联系。 ——当然,这点情谊在政治意向不同……几年前普鲁士与奥地利的战争中俾麦斯要求普鲁士国王放弃手边可以吞并的奥地利王国而改为签订和约驱逐奥地利后,也剩不下多少了。 因为曾经强大的奥地利王国也是罗斯柴尔德的发家地,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次子所罗门·罗斯柴尔德统领的金融王国。 出于之前的交情,一向铁血作风的普鲁士首相在唾手可得的胜果前选择了放弃,从而给予了未来“奥匈帝国”合并后成立崛起的机会。 ……这件事也被普鲁士的国王——不久后的德国国王记录进了历史之中,以表示自己的无可奈何与无辜。 在发展主业保险业银行事业的同时,罗斯柴尔德家族也进行四处投资,从巴西政治到美洲经济,极力扩张自己的势力。 像军火业这种暴利的产业,虽没有直接参与,暗地的勾连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说到底,欧洲的经济流转,无论如何也避不开这个家族的耳目。 经济流通上有风吹草动,必先比当事人还要早收到消息。 虽然在1863年,罗斯柴尔德家族就宣布了在那不勒斯事业的退出。 ——因为新的意大利统一政府不是他们原先受支持的政府。 但尽管如此宣告,如果说他们把多年的布置一同撤走,那也是没有人会相信的。 比如说,这次,势力膨胀扩张的彭格列家族在军武支出上的衰减。 比如说,胡二道这次的应邀…… 虽然说普奥战争中罗斯柴尔德家族立场有些偏移,但事实上……不可否认一个事实…… 战争,才是发财的最好机会。 ……不论是支持几个国家,还是顺道贩卖物资。 无论哪方因为战争消耗向银行借贷——一个国家的单子往往都是大单子,最终赢家都是银行。 于是这次的普法战争,罗斯柴尔德们相当乐见其成。 只要经济控制权在他们手上,无论是什么国家都好。 谁来制定法律都无所谓。 从受人鄙视的放贷“银行家”(还是欧洲人自古不顺眼的犹太人)到人人尊敬的“国际银行家”,这个家族自有其扩张和生存之道……就像他们那永无止境的金权欲望。 “你好,罗斯先生。” “你好。” “二道先生比我想象中年轻,要不是莱昂内尔先生介绍,我可想不到和诺贝尔公司一样创造性地生产出新型武器的幽灵公司的幕后老板会是你这样一个毛头小子。” 三年前,瑞典武器家诺贝尔的□□在英国获得了专利,不久之后,诺贝尔公司就在欧洲大地遍地开花。 这个时代,武器是最不缺门路与市场的东西。 这时候,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也不过三十出头。 “罗斯先生过谦了,现在是年轻人的时代,这个最好的例子不就是您吗?” 从另一片大陆来到大洋彼岸的英国的美国军火商露出笑纹,闻名时不过二十几岁现在也才四十出头的中年人此时和蔼地像是个普通的年长者。 但不论是微笑的随性搭手坐着的年轻人和眯眼笑的中年人都不会相信谈判桌上的这一幕。 上了谈判桌子,就是再虚伪推诿不过的战场。 “哈哈,不愧是意大利来的年轻人……”年长的商人笑着,对着这个合作对象的评价又拔高了一截,原本还心存侥幸是个不懂人事平民发家的武器商,看这不动声色的应付手段,完全是个合格的商人——或者说谈判家了。 工业革命后,这样的家伙就出现得越来越频繁……想来也是,能从底层爬上来的商人怎么可能是一无所知的懵懂。 资本啊……正是不注重出身的美国,才更成为安身立命的凭借。 不同于大多眼高于顶的欧洲贵族,新大陆的国民可不在意这一套。 思及此,以及幽灵军工厂新型武器可能给自己带去的利润,中年人笑容更加和蔼。 “我听说二道先生只接受通过罗斯柴尔德家族接触的订单。”中年人不动声色,微笑试探,仿佛只是无意的闲聊,而不是一直以来的好奇之处。 美国军火商对面的年轻人指尖轻敲实木桌面,搭在桌面的手白皙修长,好像手无缚鸡之力的轻柔,指甲圆润干净,唯有指腹一层薄薄的茧透露了善战的事实。 不只是搭枪常用的几处,以美国商人售卖军火多年的眼光,自然能看出这个年轻人几处薄茧位置的偏移——并不只是手枪的茧。 “唔,这个的话……”像是陷入了什么思考,年轻人顿了顿,轻笑起来。 “大概是不想有一天死在自己出产的武器之下吧?” “对于军火商来说,这是赞誉,还是灾难呢?” “想必罗斯先生也明白,凭借罗斯柴尔德的名声,可以帮我抵挡许多无谓的困扰。” 年轻人轻笑了一声,而后眉眼弯弯,“利润并不是我迫切的需求,我要的——” “是其他相伴的东西。” 像名声、像地位。 所有事物纠缠利益的最终结局就是吞并、垄断……小到技术配方、大到国家之间。 远超如今时代的武器不能被现在的技术破解,身为杀伤力武器的售卖者、专有者,胡二道并不缺买方市场。 而勾连上经济巨头罗斯柴尔德家族,为他们适当地提供服务,也是出于互利互惠的原则。 银行业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蓬勃发展,自然尤其不可取代的角色……与其分家选择,不如直接利益绑定最强大的那一家。 如果不是这条线,认识显赫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来自另一片大陆的军火商人也不可能与胡二道有亲自会面的可能性。 胡二道也不会在暗地被传得神乎奇乎,他偶尔开放售卖的限量武器也被瞬间抢空。 ——饥饿效应在军火业也一样通用。 再怎么认真的身份证明,也没有利益好用。 再多的纰漏,利益之下,多得是人选择性眼瞎。 当然,胡二道也很清楚,利益并不是完全的理由,其中交杂的因素,他并不打算深思。 他只需要看清眼前自己的局面就行了。 上位者不必一个个揣摩手下的心思,因为太多揣摩不过来,最好的方法,就是什么也不要管。 这个道理,对于胡二道也是同样的。 “二道先生应该有关注自己的国家的情况吧,不知道……” “罗斯先生是指什么?” “罗马。” 中年商人吐出两个音节。 ※※※※※※※※※※※※※※※※※※※※ 资本家的骚操作远远超过人们想象。 金融市场是个当做佚闻很有趣,实操会破产的地方√ 寡头集团基本在幕后操控一切。 华尔街只是后起之秀。 顺便说一句,只有那两个世纪罗斯柴尔德家族威名赫赫,实际上20世纪以后,因为对美洲那边投资的误估和欧洲这边的一些事,这个家族的金融掌控力早就没有十八、十九世纪那么恐怖了。就最近知道的一个佚闻,好像是某次一位罗斯柴尔德通过数据模型预测某个电影节大奖,他共预测了22个奖项,中了19项…… 《货币战争》是金融科幻小说,扩展眼界用的,别当真。(笑) ps:已经用尽量朴实的文字来说明了,应该……理解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