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一只鸡的悲剧(2)
大凌河这边就是如此,一边派人修堡,却没想过,后金岂能坐视你把军堡修的固若金汤再来攻打? 敌军一至,无有准备好的后续计划,仓促之间却催促各地派遣援兵,而最要命的朝廷根本没有事前准备,仓促下令,也没有后勤补给的计划,反正军令一下,就得叫当兵的动身,管你是不是有饭吃。 孔有德诸部平时驻扎在登州,虽然清苦,但孙元化是个好上司,总能叫他们的部下有口饱饭吃。 正因为如此,在他们发动叛乱后抓住了孙元化,在诱惑孙元化造反不成后,还是毕恭毕敬的把这个老上司礼送出境。 当然,孔有德也没想到,崇祯可不会理会孙元化是一个技术官僚,而且孔有德等人的叛乱有其原因,孙元化一被送归,就被判了死刑,在阵前给斩首了。 而孔有德等人的叛乱原因说来也是十分简单,就是因为要援助大凌河,军队仓促北上,沿途官府都借口没有得到通知,拒不供给军队饭食。 在明朝,军队调动,除了有能力的自己带干粮外,沿途的饭食就是由文官把持供给的。 文官说给就给,不给武将也只能忍着,下头的小兵就只能饿着。 等他们赶到了吴桥时,风雪交加,士兵饥寒难耐,而百姓对士兵畏之如虎,纷纷关门罢市,士兵就算想花钱买也买不到吃食。 这种情形下,一个士兵不耐饥寒,偷了当地望族王象春的一只鸡。 在得知此事后,王象春要求孔有德将这个士兵插箭游营,也就是在这个士兵耳朵上插上一只箭,在他犯事的地方游街,在鲜血淋漓的时候,警示其余的军人不得违法犯禁。 原本明军的肉刑极多,稍犯军法就是会被插箭游营,或是割鼻子,断手断脚的也不在少数,斩刑更是多的叫人记不上来,军人犯法,是斩首还是砍掉鼻子,完全是看将领在当时处置犯法军士时的心情。 按理来说,偷一只鸡被插箭游营不算太厉害的惩罚,估计这王象春也是考虑到客兵过境,不能做的太过份了,所以才勉强降低了处罚的严厉程度……但就算这样也不成,饥肠辘辘的士兵听闻此事后立刻爆炸,兵变迅速发生,然后所有士兵拥戴孔有德等将领造反,接下来发生的事不必多想了,那个要求处罚士兵的王氏家族肯定死光光了,吴桥百姓也肯定遭殃,但事情的起因,不能不说是一个完全的悲剧,就因为文官的贪污□□无能加上把士兵当奴隶,把武将当傻子,结果就因为这些人,加上一只鸡,把明朝耗费财力,把用尽了徐光启和孙元化师徒的心血的一支强军就这么逼反了。 孔有德等人的叛乱使得登州和旅顺等地彻底糜烂,而且他们投降了后金这个原本的生死大敌,使得后者掌握了强劲的火器部队。 后人被满清所谓骑射无敌的宣传所迷惑,以为清军就是靠着战马加弓箭征服了天下,其实在皇太极时期清军已经开始大量铸炮,并且工艺并不落后于明军和整个世界,一直到两百年后的嘉庆年间,新铸的火炮经过试验,在射程上还不如明末时天聪年间的老炮,至于鸦片战争时期,英军其实还是在使用前装滑膛炮,但使用的是有延长引信的榴弹炮,这种炮在清初时也曾经有过雏形,不过在鸦片战争时清军遭遇这种炮弹时就吓的失魂落魄,以为是妖人妖法,后来还有将军在城头挂月经带,洒狗血来破阵……历史的悲哀,也就莫过于此了。 “原来如此……” 对一个历史不是那么好的后代人来说,实在很难想象,一个国家花费了巨资来培养训练的武装力量,担负着陆防和海盗的双重重任,结果就是因为一只鸡,数万人的强兵就被逼反了。 “真是一群混帐王八蛋啊。” “嗯,畜生不如。” 在张守仁的心腹部下和起家的班底中,三个人的脾气最象,孙良栋和黄二,再加一个钱文路。全部是嘴上没把门的,而且脾气暴躁。 区别是孙良栋要机灵点,也阴沉点,黄二直率点,钱文路则是大方和厚重一些。 不过此时两个家伙在这里就够叫张守仁头疼了,在他们同时发声之后,张守仁停止了自己脑海中的愤怒和莫名的感慨,回过头来,对着两个白痴厉声道:“都给我闭嘴!” “是,大人!” 两个家伙迅速闭上了嘴,不过叶曙青却是哈哈一笑,向着张守仁道:“国华,贵属下还真的是心直口快啊。” “呃,我对他们太纵容了。” “不妨,不妨的。” 明军的体制森严,将领之间相差几级就是判若鸿沟,如眼前这两个白痴在上官面前胡乱说话,并且口出狂言的将领下场肯定都不大好,将领们之间也是官场,在官场保持赤子之心就是在找死……不过张守仁自己又何尝不是? 在后世他就不是那种混官场的人,所有的荣誉军衔都是自己一手一脚奋斗得来的,今世他也是凭自己的能力奋斗到如此地步,所以他也不希望遏止自己部下,强迫他们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从制止说话开始,接下来就肯定希望部下们奉迎,然后就只能听到好听的话……这样下去,就只能往一个独夫□□者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尽管人皆喜欢别人在自己面前柔顺听话,而不喜欢强梁顶撞上司的人,不过张守仁觉得,为上位者,有时候还是做不得快意事的。 最少,他在浮山这个团体之中有着足够的威望,这就已经足够了。 “老夫适才的话,没有别的用意,”临别之时,叶曙青向着张守仁正色道:“只是国华你现在少年得志,未免有春风得意,视天下人为无物的看法。但思想起来,孔有德等人坐拥重兵,朝野看顾重视,恐怕在国华你此时之上。一朝谋反,天下人皆欲食其肉,史书之上,必留千年骂名。吾辈武人,就算被文人欺凌小视,但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行差踏错,行得正,坐的直,凡事不欺人也不欺于心,这才是处常上进之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