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草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我成了主神[快穿]在线阅读 - 第381页

第381页

    有那客人戏言道:“我倒是想起了我家婆娘,虽她善妒了些,但也不是没道理,瞧那妃妾,只知痴缠皇帝,不让皇帝处理政事,再看皇后,上敬太后,下理后宫,还懂得劝谏皇帝,实为一代贤后。”

    皇后和宠妃都有了孕,故事便要进入了关键阶段,十月怀胎,转瞬即过,两宫几乎同时发作,皇帝只顾守着宠妃,不去看皇后。

    先诞下龙种的是宠妃,是一位小公主,宠妃不满意,她挣扎着喊来皇帝,想让皇帝按计划行事。

    “计划?”客人们好奇。

    这计划便是若宠妃没能生下皇子,便将皇后生下的皇子抱来,皇长子在宠妃膝下,皇帝才有理由废后立后。

    “荒唐!”

    茶楼里接连传出几声摔杯子的声音,有客人抖着手指道:“怪不得前朝会亡国,有此等国君,国不亡才是怪事!”

    看他们入戏极深,有淡定的客人好笑摇头:“故事而已,又不是真的。”

    但多数人还是听得入了神,这等新奇的故事,闻所未闻。

    皇帝早在皇后宫中安插了人手,抱来了皇后的孩子,奈何这也是一位公主,两位公主换了生母,境遇却截然不同。

    庶公主养在皇后膝下,皇后没有皇帝宠爱,对唯一的女儿视若珍宝,要什么给什么,宠溺无边。

    而嫡公主却恰恰相反,贵妃没有诞下皇子,别说了做皇后了,连皇贵妃都没有资格封,前朝说什么也不肯同意这样一位祸水当副后,贵妃便迁怒上了皇后和嫡公主。

    皇后毕竟是后宫之主,母家兴盛,贵妃顶多给她一点难堪,不疼不痒,奈何不得,而嫡公主便不同了,贵妃是她的母妃,想怎么对她就怎么对的,没有人管。

    两位公主同一天出生,过的却是不同的日子,一个是天上云,一个是地下泥。

    贵妃不高兴亲生女儿叫皇后母后,忍了好些年,在自己又一次怀孕终于诞下皇子的时候告知了庶公主真相,此时皇后膝下也养了一位皇子,是低位妃嫔所出,记为嫡子,是贵妃儿子最大的绊脚石。

    那庶公主不愧是贵妃的亲女,如出一辙的恶毒,知道亲生母亲是谁后便立刻与贵妃站在了一起。

    茶楼客人皆是震惊,无不痛斥庶公主忘恩负义,生恩重如山,然皇后多年疼宠又岂是假的。

    为了贵妃母子的未来,庶公主利用皇后的信任,将皇后毒杀,皇后终于死去,皇帝迫不及待要将贵妃立为皇后。

    客人们几乎听不下去了,怎会有如此恶毒的女子,心如蛇蝎,忘恩负义,世所罕见。

    好在很快嫡公主发现了真相,嫡公主一直被贵妃磋磨着,但并未长成什么不堪模样,反而心性坚韧,聪慧过人。

    贵妃等人以为大敌已除,喜出望外,大意之下被嫡公主听到了真相,她连夜逃出宫门,往皇后娘家寻求庇护,将真相告知。

    皇后娘家是承恩侯府,侯府势大,却奈何不得皇帝,固然有办法除了贵妃和庶公主,但却无法将真相告知世人,承恩侯府不愿意如此,嫡公主也不愿意。

    嫡公主和皇后之悲剧起于贵妃野心,但归根究底还是皇帝的纵容,嫡公主发誓,她要颠覆了这河山,让皇帝一家四口沦落尘埃,以报十多年折磨和杀母之仇。

    客人听到此,拍案叫好:“好气魄,奇女子!”

    虽说不合世俗,但这番气魄着实惊人,极讨在场女客人的喜爱。

    事实上公主也做到了,她改名换姓,扮做男子,游走官场,联合朝中野心之辈——多年来皇帝昏庸,岂会没有不轨之臣,嫡公主毕竟长于后宫,能在贵妃手中活下来,心机手段一样不缺。

    山河颠覆,龙椅上换了个姓,嫡公主拒了新帝青睐,于皇后墓前叩首,离了京都,之后余生都在各地游历。

    客人们听到最后,只觉得荡气回肠,意犹未尽。

    “这故事——”

    却也有人听出了不对,与友人面面相觑,“你可觉得这故事耳熟?”

    友人还在回味嫡公主风姿,不解道:“哪里耳熟?”

    “容家,”客人轻声提醒,“耳熟否?”

    友人吓了一跳,“你若不提,我还真没注意,莫非——”

    客人连忙摇头,“你就当我没说过。”

    故事是故事,故事再精彩,那也是假的,顶天了是改编的,但容家可还在平州呢,何况那假千金现在已经是郡王府世子妃,可提不得。

    客人们听了故事,走的走,留的留,小二忙着收拾桌子,来到临窗一张桌子上,见有茶杯碎银,挠了挠头,疑惑不已:“这张桌子好像没有安排客人吧?”

    想了片刻,没有想通,只得作罢,“许是记错了。”

    ……

    当今治理下,天下太平,平州也算是富裕州城,百姓和乐,一个新奇的说书故事悄然流传起来。

    裴梦历尽几世,经历颇奇,她下了十二分精力,套路迥异于此时外面畅行的一些故事。

    丁生很快极受各家茶楼酒馆欢迎,频频讲述“真凤虚凰”这个故事。

    且裴梦也没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她之后数夜外出,往好些家说书先生家中都投了这个故事,丁生不过是家中窘迫,第一个将这故事讲出来的而已。

    接下来不仅是丁生,不少收到传书的说书先生都讲起了这个故事,说的人一多,这故事就不算丁生独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