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草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穿越之细水长流在线阅读 - 第576节

第576节

    尚儿媳妇心眼多,每回年节生日都有新鲜孝敬,只不知这回又是什么?

    想起红枣,谢子安不免又想起元宝鞋,捉醒道:“过几天京里来人你仔细问问!

    腊月十五是亿万寿节。谢尚凌晨起身看到枕边媳妇睡得红扑扑的脸蛋心中爱怜,足亲了好几下方才披衣下地

    穿着金貂裘上朝。和文明山一路行来谢尚再次享受到了万众瞩目的待遇一不比腊八朝会上的一头雾水现经邸报特刊的广而告之,大部分人都有了谢尚将来入阁出相的心里预期。

    感受到周围人的眼光,文明山忍不住吐槽道:"大尚,先前你穿麒麟袍站我们一群绿袍中间便特別招眼。我原以为冬天大家穿貂,你的风头会少些,结果没想陛下赐你一件金貂,还是一样招眼!

    谢尚闻言不免有些得意道:“岂止金貂,皇后娘娘还赐了我一条九宝白玉带,等二月初一不穿貂了露出来,你才知道什么叫招眼!

    ?"文明山闻言一愣,转即反应过来:“一直都没问你,原来腊八那天皇后娘娘赏了你一条玉带!九宝?是指哪九宝?

    他知道的九宝不是象征国家政权的九鼎,就是代指陛下身份的九方玉玺一一他不信陛下会拿这两样东西

    就是九颗红宝、蓝宝这样的宝石,“谢尚笑道。

    文明山瞬间想起红枣被弹劾的七宝项圈,忍不住问道:“那皇后娘娘赏赐嫂子的是什么,该不是九宝项医吧?

    “聪明!“谢尚不吝赞道

    真是啊!"文明山了悟:“那陛下对你可真是恩遇备至。不过也是嫂子该得的!

    以标准零件流水制作大件这个法子真是越想越天才—想通了当初谢尚为什么手里一气进十盒的道理后文明山对红枣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愿意年下吃酒时让媳妇替谢李氏传传皇后嘉奖的事。

    谢尚惑叹道:“皇恩浩荡!

    一早弘德帝在金銮殿接受满朝文武朝贺之后去坤宁宫接受皇后后妃以及儿子儿媳妇们的祝贺,吃团圆

    仪式开始一切正常,但等三呼万岁后众人站起,弘德帝忽然发现昔日和曹贵妃差不多个头的皇后看起来比曹责妃高出了有一寸—一弘德帝觉得自己眼花了,不觉多看了一眼,正好看到归坐的曹贵妃和杨昭仪错身而过,一向意思比曹贵妃矮那么一丢丢的杨昭仪竟然看着也比曹贵妃高了。

    所以不是皇后长高了,而是曹贵妃变矮了?

    心念转过,弘德帝自己都不能信,忍不住自我怀疑,心说他刚在前朝百官宴上喝多了吗?明明才喝了三杯啊

    李顺,“弘德帝悄声问捧着酒壸来斟酒的心腹:“刚朕喝几杯来着?

    三杯!“李顺轻声应道。

    那朕没醉啊!弘德帝诧异道:"但平白无故地朕怎么会觉得曹贵妃变矮了呢?比皇后和昭仪看着都矮

    李顺

    上有所问,下必为所答。

    李顺身为大内总管,职责所在,只能直言相告道:“许是两位娘娘穿了甘回斋元宝鞋的缘故!比照刚刚的身高差和一般木屐的高度,弘德帝瞬间认同了李顺的看法,然后便是一怔:杜氏历来胆小谨慎,不是奇装异服邀宠之人。

    若是连她都穿上了甘回斋的元宝鞋,这偌大皇宫,几千宫女,得多少人都穿了!

    而问题的关键是这离腊八才过了几天?

    七天!才仅七天啊

    想他一个皇宫尚且如此,这宫外更不知买出去了多少双?

    心念转过,弘德帝禁不住泪流满面:他还末能征上甘回斋的糖税呢,这甘回斋却又挣上了他后宫和全天下女人的钱了。

    一般女人若是因为脚大遭了旁人的鄙视,弘德帝心说:正常反应不都是自惭形秽吗?怎么落到谢李氏却能独辟蹊跷反生出赚钱点子

    亏他先前见了元宝鞋,只以为是女人斗气,没当回事,更没往赚钱方面想一一谢李氏如此胸有丘壑,不愧是能生出标准零件流水制作主意的人,实不能以等闲女人视之。

    先是朕小看了她!

    庄子卖出去了吗?“弘德帝问李顺。

    话题跳转之快,饶是李顺久经训练也还是怔愣了一下,方才会意应道:“回信还没到!“催着点!“弘德帝划下死线:“春耕前务必办妥

    他等不及叫谢李氏给他赚钱了!

    腊月十一出发,腊月十八午后振理、晓喜一行到了济南。

    进府先见谢福。谢福笑道:“老爷书房和人说话。你两个还有同来的先吃饭歇脚,等老爷忙完了公事再见

    张乙得信赶来,谢福见状笑道:“尚太太必是有话嘱咐张乙,振理,你同我来。

    进了隔壁厢房,谢福方才问道:“你知道甘回斋现在在卖元宝鞋吗?

    振理一听险现犹豫。

    主子和主母的私房话他哪能随便告诉人?

    但问话的是大管家,代表的他主子的爹,他不回如何能行?

    振理纠结得鼻尖冒了汗!

    谢福不动声色地看着,含笑肯定道:“看来我是问对人了!

    积威之下,振理不敢隐昞,把当日红枣和谢尚关于元宝鞋的话结结巴巴地告诉了一遍谢福听后很出了一会儿神,方才叹道:"到底是尚太太,如此老爷算是可以放心了

    果然和老爷预想得一样。

    振理到底还是年轻,闻言只以为谢子安挂心谢尚红枣,傻白甜地告诉道:“大管家放心,老爷和太太翟好的很。

    腊昔八那天不止陛下当朝御赐了老爷太太金貂裘,皇后娘娘也派了跟前的王总管来家下懿旨赏赐了老爷太太一条九宝白玉带、一个九宝金项圈!

    “皇后娘娘也有赏赐?

    这是邸报上所没有的。谢福道:“你等一下,我去书房那边瞧瞧老爷现得闲了没有。”

    第535章 绣球

    书信里谢尚除了详细说明了腊八的御赐、皇后赐、腊九的特刊外还日常吹噓了他买到的可以做两个帽子的海龙皮和一套黄花梨。

    谢子安琢磨着这可能是京城里皮货商和木材的幕后东家示好的意思,心里欣慰一一养儿胜似父,先他和他爷都没能踏入的圈子,他儿子进去了

    抬眼看看面前的上等紫貂皮,再看看振理和晓喜身上的鼠皮子,谢子安疑惑问道:“你们老爷既然去了皮货铺子,就没说赏你们两件大毛衣裳?

    知子莫若父。谢子安觉得这实在不像似他儿子的脾性。

    振理回道“老爷倒是说了赏小人们狐皮袍子的话。只皮毛腊八傍晚才买进家,小人们赶着启程,针线房来不及做,老爷就先赏了小人们灰鼠袍子!

    他说呢!谢子安心里哼了一声,平白无故地他儿子儿媳妇怎么会不给他做衣裳而是直接送皮子,敢情是左手进右手出啊!

    是他儿子能干出来的事,没错了

    谢子安转脸问谢福:"月头做的狐皮袍子还有吗?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升了山东学政后谢子安大权在握,济南城里的一应铺子都准他先买,皮货也不例外。

    腊月头皮货上市的时候,谢子安便财大气粗地一气买了几十件皮袍料子给跟他的管家长随斩夫的冬衣全升了级。

    还有七件!“谢福回道。

    拿四件来,"谢子安吩咐:“给振理、晓乐一人一件。张乙是不是来了?也给他一件。

    再一件,骁乐拿去给陆虎,只说是你们老爷太太赏的。

    “你们老爷太太才刚进京万事不备,偏还有人不停找茬,说不得我这个当爹的替他们担着些!张乙、陆虎、晓乐等几个人都是做水碓的大功臣,且这些年给他挣了许多钱,大过年的他给件皮袍子也是该的

    振理是儿子身边的心腹,也当替儿子照看着。

    振理、晓乐闻言赶紧跪地磕头,张乙得了信也进来磕头。

    谢子安见后笑问道:“张乙,你什么时候进京?

    张乙垂手回道:“原说十六启程,但因前几日得了一个卖庄子的信,临时跑去德州买了一个庄子,前儿傍晚才赶回来,昨儿盘完了账,现预备明儿启程。”

    “买了个庄子?“谢子安讶异:“还是在德州?多大一处?

    德州是漕运要道,那里的地,特别是铺子特别难得。

    张乙告诉道:“就是看中庄子不小,有六百亩地,虽然大多是盐碱,但地处官道,围墙拆了就是铺子。

    所以那地主要五千两银子,小人就答应了。只是事情办得急,还未及向老爷太太禀报。这年头地不等人,红枣与了张乙五千两银子买庄子的授权

    谢子安间言点点头,没再多问。

    山东这地界许多旳盐碱地,盐碱地粮食亩产特別低——今年秋收泛盐厉害的地方收割说都不用镰

    庄户直接上手撸就成。

    六百亩的盐碱庄子要五千两确是难遇主顾。

    不过尚儿媳妇开铺办作坊要地方,倒是不必太在意地里出产,盐碱便盐碱吧。

    先划个立脚地再说。

    回头我写封信,“谢子安吩咐张乙道:“你替我捎进京去!

    再还有两件天马皮、青白肷的狐皮料子你一起捎去给你老爷太太!

    谢子安买狐皮自然不会只给下人们买,自用的上等狐表必也是有的。

    原还有两件扫雪貂,但既然儿子送了紫貂来,谢子安自觉再送扫雪貂显得不大好看就自己留下了

    振理晓喜到达济南的当天,远在雉水城的谢大老爷谢知道方才收到了腊八的邸报。

    透过放大镋看到首页上刊着的谢尚名字,谢知道当即"呀”了一声,谢奕闻声探过头来跟着“呀”了一声后道:“爷爷,大哥这是要升官了吗?

    日常跟着谢知道看多了邸报,谢奕虽只十岁,亦然知道文章登这个位置的都是朝廷大员一起码不会是个从六品。

    别急啊!"谢知道好脾气笑道:"你且先让我看看你哥这文章里都写了些什么?”

    谢奕自告奋勇道:“爷爷,我给您念!

    好,好!"谢知道喜得连连点头道:“奕儿念,爷爷瞧你是不是每个字都念对了!

    揣度明白谢尚的文章和邸报里陛下对谢尚红枣的赏赐,谢知道方起身道:“奕儿走,咱们给老太爷道喜去

    谢奕兴高采烈道:“爷帑,我再去请了我娘来!

    他大哥嫂子的好事没有背着他娘的道理。

    谢知道自是答应,然后又叫人去请了大太太,其他儿子则一个没叫。

    分家时天香院主院与了谢子安,两个侧院,谢尚和他三个一人半个。

    谢子平、谢子俊、谢子美三家人口多,住半个院子委实挤得慌。既分了家便都搬去了城里另买的大宅只每日早晚来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