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草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山海有归处在线阅读 - 第724页

第724页

    除了藏酒呢?其他还有什么?父亲在地下室里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要用这么严密地把地下室包围起来?里面究竟藏着什么不能轻易见人的秘密?会是“回溯计划”的真相吗?

    符衷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他点了点脚尖,觉得胸闷,地下室里似乎空气流通不畅,他觉得自己快呼吸不上来了。符衷在那时忽然又想起了季垚这个名字,它就像一个念头,一直在脑海里旋转。然后他又想到了“季宋临”三个字,录音中提到,符阳夏把季宋临的什么日志本给抢走了,上面记录了“方舟计划”的真相。

    方舟计划。符衷在心里默念,就像咬着一根笔杆,总想把它咬断。他这几天一直在思考这个词语,他不知道这个词语代表什么,因为他从未听说过。为什么那个叫季垚的人要专门提到这个词语?符衷知道这里面出问题了。在还没完全恢复记忆之前,他愿意相信季垚说的话。这是他的本能,有所依托总比一无所有来的好。

    他绕着地下室外围转了一圈,然后乘电梯上了地面。院子里的佣工已经把断掉的树枝清理干净了,一辆白色的小货车停在花园外面,佣工正把一铲一铲的雪和枯枝败叶往车上运。

    符衷打算等小货车把那些脏雪拉走了再开车离开这儿,他站在门厅的玻璃墙后面跟老管家说了一会儿话,手里牵着小七的狗绳,狗绳是新买的。

    “你一走,房子里又空了。”老管家说。

    “我出去一个人住。我会时不时回来看看的。”

    “你没回来的时候,你父亲非常想念你。现在夫人居然也去世了,真是令人痛心的消息。”

    符衷没有说话,每当说起他死去的母亲时,符衷就选择保持缄默。管家温声安慰了几句,就转身去做自己的事情,留下符衷一个人站在玻璃前面。花园里清了一次雪,看起来轻盈了许多,就像一个行将窒息的人,在濒死的前一瞬,那双掐住他喉管的手终于松开了。符衷觉得呼吸通畅起来,在地下室时的那股胸闷之气此时忽地一扫而光。

    小货车拉着满满当当一车雪离开了花园,符衷知道自己该走了。他在车后座铺了一床毛毯,让小七先上去,趴在毛毯上。他把装有衣服的箱子塞进后备箱后回到车里,副驾的座位上放着一篮草莓和一捧白色的花。符衷看了会儿那白色的花,插有满天星做装饰。他忽然想起母亲的首饰中有一套“满天星”,就是以这种小花为灵感打造的,那是母亲最喜欢的一套珠宝。

    他先去了一趟西山骨灰林,将车子停在黑色的墓地大门外面。把花抱在臂弯里,拉开后车门时,小七就从里面钻了出来。符衷牵住小七的狗绳,徒步走进墓园中。过了一道桥后再往上走大概30个台阶,就能在矮矮的柏树中间找到刻有母亲名字的黑色墓碑。那一台台的黑色石板被雕刻成统一的形状,再整齐地摆在这里,好像这样就能死者的灵魂找到归处。

    符衷把花放在碑前,低头凝视着母亲的名字。墓园里的人很少,有个住着拐杖的老头站在另一边,一直在某一块墓碑前停留,大概那里是他老伴的位置。符衷回家的第二天,符阳夏就带他来了一趟这里,那时候墓园更萧瑟,空荡荡的,看不见人影。符阳夏站在墓碑前说了一些话,风大,话一说出就飘散在风里。

    那天符阳夏究竟说了些什么,符衷已经记不太清楚了,虽然只过去了几天而已。当时他脑子里一直想着妈妈,竟没有过多地去注意符阳夏。他们父子之间一直就是这种微妙的不和谐感。

    小七蹲在他脚边,雪落在狗毛上,很快就铺了薄薄一层,小七抖抖脖子,那些雪就簌簌地甩出去。符衷垂着手,长衣外套系好了扣子,塞着格子羊绒围巾,他呼出的气息散做了白雾。他听到风声,穿过柏树呼呜作响。符衷假设了自己死掉之后的情景,他不知道有谁会来他的坟墓前祭奠。半晌之后他牵着小七离开了,就像完成了一个任务,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这也是一种告别的方式,符衷想。

    回去的路上他买了点菜,看到冰块上还有最后一条鲳鱼后,他决定晚餐要弄点红烧鲳鱼。他还顺便去把头发剪短了一点,然后梳到后面去,定了一个型。回到长安太和的家里,将买来的鱼和菜放进冰箱,挑了几颗好草莓切碎了拌进酸奶,在胡桃木桌上的电脑前坐下。他把小七的狗绳解开了,小七很快就在家里转了一圈,最后跑到阳台上去看风景。

    那只八哥鸟站在笼子里,羽毛光亮,十分健康,它的笼子就挂在阳台木架下方。它看见家里来了新客人,翘了翘尾巴,做出一副一家之主的样子,张嘴朝小七叫唤。

    符衷看了它们两个一眼,把酸奶杯子放下,戴上耳机。电脑旁放着烫金封面的笔记本,某一页上插着一支水笔。他把本子翻开,拔掉水笔夹在手里,然后按下录音的播放键,他一边听一边往纸上做记录。这段录音他已经听过许多遍了,几乎能背下来,但他仍不厌其烦地重复播放。他觉得当自己听到那个声音时,心里就很安定,某一块缺掉的地方,就这样被补上了。

    他用水笔点着纸上的字一行一行移动,像是要检查自己听写的对不对。他放完一遍后按了暂停,水笔在“季宋临”三个字上点了点,然后画了一个圈。他接着又看到“卡尔伯”,反复在那三个字下面画着横线,几乎要把纸戳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