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草文学网 - 都市青春 - 文豪的悠闲人生在线阅读 - 第893页

第893页

    将爹娘掩埋后,跪下来恭恭敬敬的磕了八个响头,心痛如绞的乔风发誓,定要拿到凶手,到二老坟前剜心活祭。

    英雄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至情至性的英雄乔风在父母面前又回到了可恣意痛哭的童年。

    有一回,书中王语嫣问道:“乔帮主呢?”

    阿朱道:“他听说丐帮人都中毒遭擒,说要救他们去,急匆匆的去了。他又问起段公子,十分关怀。”

    段玉叹道:“我这位把兄当真义气深重。”

    阿朱道:“丐帮的人不识好歹,将好好一位帮主赶了出来,现下自作自受,正是活该。依我说呢,乔帮主压根儿不用去相救,让他们多吃些苦头,瞧他们还赶不赶人了?”

    段玉道:“我这把兄香火情重,他宁可别人负他,自己却不肯负人。”

    丐帮刚刚才将乔风赶走,但乔风一听说丐帮人遭擒,立刻赶去救他们。

    突出了乔风关心朋友安危,胸禁宽广,是仁义极重友情的人。

    面对五十万叛军,耶律洪基知道己方必败,劝乔风离去。

    乔风慨然道:“既然如此,那我陪着哥哥,明日与叛寇决一死战。你我义结金兰,你是皇帝也好,是百姓也好,萧某都当你是义兄。兄长有难,做兄弟的自当和你同生共死,岂有自行逃走之理?”

    凭乔风的武功完全可以远走高飞,全身而退。

    乔风仍愿慷慨赴死,只为了耶律洪基是义结金兰的兄弟。

    对爱人的执着专一,永怀深情,对养父母的无限怀念,对阿紫这位亲人无微不至的照料,对朋友的宽容,肝胆相照,与结义兄弟的同生死,共患难。

    无不反映乔风这位天生英雄美好崇高的内心情感世界。

    可惜,英雄却有着悲剧命运。

    我敢说,乔风,就是中国文学史中一位伟大的英雄。

    他的盖世武功,非凡才略。

    他伟大高尚的人格。

    他完美的性格。

    他崇高美好的情感世界。

    无不令人钦佩,景仰。

    然而,命运安排,让他流着契丹人的血,却喝着汉人的奶水长大。

    英雄一出场,便横空出世,如日中天。

    从人生巅峰状态中走来。

    他身后的背景,是一轮辉煌灿烂的太阳。

    松鹤楼上,段玉见这人身材甚是魁伟,三十来岁年纪,身穿灰色旧布袍,已微有破烂,浓眉大眼,高鼻阔口,一张四方的国字脸,颇有风霜之色,顾盼之际,极有威势。

    这人便是乔风。

    虽然他给人的感觉就是“如天神一般”的人物,是丐帮三十万众的杰出领袖。

    然而,乔风处在一个宋辽严重对立、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时代,当他的血统一旦遭到怀疑,立即遭遇驱逐。

    尽管英雄面对命运的诅咒,显示了他强悍的意志,奋力挣扎,苦苦斗争,但仍然不可避免地一步步陷入命运织就的天罗地网,越挣越紧。

    追寻自己的身世血统,使他陷入弑父、弑母、弑师,身败名裂的境地。

    杏子林中,他折刀为誓,有生之年,决不伤一个汉人性命,此言铮铮。

    但在聚贤庄,他无奈之下,破了誓言,以致心怀耿耿。

    在大宋已无立足之地。

    追寻“大恶人”的复仇冲动,更令他身负累累罪名,结果他杀死了自己这一生中唯一的至爱——阿朱。

    小镜湖畔,青石桥上,风雨之夜,雷电交加。

    一掌铸错,遂成千古遗恨。

    乔风撕心裂肺般的狂呼呐喊,再次证明了复仇的魔鬼,具有可怕的,同时毁灭仇恨双方的力量。

    即令天生英雄如乔风,也因被它驱使,而迷失心智。

    花树下,身穿淡红衫子,浅笑轻盈的阿朱,为救父亲,更为了爱人,终于以一死从复仇之魔手中拯救了乔风,“我要叫你知道,一个人失手害死了别人,可以全非出于本心。”

    这是一个智慧的结论,令世间一切执着于仇恨的人清醒。

    拯救乔风的更是阿朱勇于自我牺牲的伟大爱情的力量。

    而命运的恐怖之处在于,英雄乔风苦苦追查的凶手,竟然就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乔风清醒了,他来到了可以放马牧羊的茫茫塞外,以消磨余生。

    然而,英雄在何处都是人中龙凤,受人瞩目,无可躲藏。

    于是,重情重义的英雄在苍茫山下,于万马军中取主帅首级,匹马定乾坤,成为本族的萧大王。

    即使他如何视权位如浮云,视金钱如粪土,视美女如无物,但民族国家的矛盾纠纷已将他纠缠其中。

    终于,乔风受命攻打大宋,那个以**哺育他长大的“故乡”。

    英雄苦劝无效之下,自是要挂印一走了之。

    此时,命运借助阿紫的手将英雄擒获。

    于是,雁门关外,英雄回到了三十年前他本应毙命之处。

    命运之神好象让乔风在世间多转了一个轮回,又回到起点。

    但其实却具有本质的不同,三十年前乔风如果死去,那不过是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因民族仇恨死去。三十年后,乔风已成为盖世英雄。

    自从亲眼目睹了宋、辽两国的无辜人民都在被掳掠、被蹂躏、被杀戮的深重苦难中碾转呻吟。

    更坚定了他为两个民族的和平,为两国千千万万老百姓谋福祉的思想,他的思想已接近于现代人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