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草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筚路蓝缕在线阅读 - 第35页

第35页

    材料主要是碗口粗的竹子,还有很多非常粗壮的藤条,很多人不明白干吗要采集这些又粗又硬的藤条回来,柔软的细藤条还能绑东西,这些长长的,象扭曲的木头棒子似的老粗藤条能有什么用。赵星移为此也顺便问了一声正在身边的夏建瓴,可惜这老头说他也不知道,采这个是李强的安排,赵星移虽然疑惑,却也没有再去追问。

    人们将竹子上的枝叶都清除掉,再挑选出粗壮笔直的那些,用石刀把底端削尖。而那些粗藤条,则都在李强的安排下浸泡入了湖水中。

    傍晚时分,第三波次的材料采集结束了,本日的工作也告一段落,而留在谷内的人们,早已准备好了晚餐,为了庆祝翡翠谷自治区成立,特别供应熏肉大饼,肉就是昨天人们猎杀的那些野兽,吃起来有些象狗肉,味道还不错。

    晚餐后,人们再次围坐篝火旁载歌载舞,忘记了日间的辛劳,也暂时忘记了昨日的伤痛,毕竟,生活还是要继续的。

    第五章 第一次探索(一)

    更新时间2006622 8:26:00 字数:3102

    第二天清早,临时管理委员会再次召开了简短的会议,议题就是评审夏建瓴教授提交的定居点规划蓝图,在经过不多的几点改动后,规划方案便确认通过。

    随后,大规模的定居点建设全面展开了,材料还是不够,一只两万余人的队伍继续进行采集,而其它的人,都投入进了建设工作。

    夏建瓴教授带领相关人员,用插竹杆的方式在山谷的中间地段,同心湖的东边标示出十个居住小区、两个综合区、一个商业区和一个集会广场区,这些区域分布错落有致,宽松却不散漫,兼顾着实用性和美感,同时也对安全性做出了必要的考虑。

    那些粗壮藤条的用途终于解开了,在湖水中浸泡了一夜后,李强指挥大家将它们打捞上来,然后放在地上用木棒反复捶打,很快,这些藤条粗糙的表皮破碎脱落了,而中间的部分则都被捶打成了一根根白色的,细细长长的纤维,而将这些纤维合起来就能搓成粗细不同的绳子,其柔韧度和抗拉强度都远远超过原生的细藤条,并且更重要的是,这些绳索不会象原生藤条那样时间长了会干缩断裂。

    当前的建设重点是人们的居所,夏建瓴教授带领一批建筑专业人士对人们进行着指导。人们的居所是在规划好的居住小区内,以户为单位的独立竹楼。首先,将两根一端削尖的粗壮笔直竹杆并排敲入地中,然后用绳索将这并排的两根竹杆绑牢,一座竹楼的四角分别打入这样四组竹杆。之后,同样用绳索将两根粗竹杆并排绑牢,四根这样的竹杆在离地半米左右高度横着绑在之前竖立的四根竹杆之间。然后再在竖立的四根竹杆上部,大约离地三米左右的高度再横着绑定四根竹杆,最后,用五根竹杆搭成一个人字形的屋顶,在四根竖立竹杆顶端绑牢后,一个竹楼的框架便算完成,之后,在底端四根横的竹杆间铺设绑牢作为地板的竹杆,墙壁四周,屋顶都用竹杆和大型枝叶遮盖铺设好后,一座简单却非常实用的竹楼就算完成了。按照夏建瓴的规划,这种简单竹楼是目前阶段最快捷,也是最实际的建筑方式,而待将来各种材料丰富后,人们再逐渐扩张改建自己的住所。因为现在就已经对每一座竹楼预留了足够的空间,所以以后人们甚至可以家家户户都拥有自己独立的院落。

    除了继续进行建筑材料采集的队伍外,剩下的人男女老幼齐动手,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一般来说,都是一户一座竹楼,而人口多的家庭,则就将两座或更多的竹楼连在一起,形成一套多居室的中型竹楼。而针对单身人士,则建立起了一种大型的,带有很多居室的连片竹楼,这样可以节省很多建筑材料,不过是否居住这种集体宿舍并不勉强,只要愿意,完全可以一个人住一栋小竹楼,反正地方有的是,材料的采集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而赵星移、李强、张燕等在肩负起管理委员会组织协调工作的同时,都各自带着一队年轻力壮的人员,专门帮那些年老体弱,家中没有壮劳力的弱势群体优先建设。

    一整天,人们都在辛勤的劳动中度过,材料采集组进行了五轮的采集工作,但依然有些供应不上,而这一天之间,三千多座竹楼被搭建了起来,按照这个速度,大概十天左右的时间,人们基本的居住问题就能够得以解决了。

    赵星移和刘壮以及杨蓉蓉三人都是独身,陈琼建议他们和自己一家住在一起,刘壮和杨蓉蓉都欣然同意,而赵星移喜欢清静,决定自己独住。

    第二天,三人一起帮助秋省身一家建起了一座三居室的竹楼,秋省身夫妇带着婷婷住一间,刘壮和杨蓉蓉各住一间。至于赵星移,他这种独身青年如果不想住那种集体宿舍的话,因为材料供给问题,还只能再等等了。

    忙碌的建设工作进行了三天,人们看着一座座青翠的竹楼拔地而起,走进竹楼,躺在虽然还不是非常舒适,但却温馨并且充满着自然气息的竹屋中,呼吸着散发着淡淡竹香的空气,一切的辛劳似乎都已一扫而光。

    临时管理委员会的成员这三天可以说都是忙的焦头烂额,尤其是船长、严振国和夏建瓴等更是恨不得多长几条腿,多生几张口,十万人的组织协调工作,毕竟非同小可。随着十个住宅小区中居住人口的逐渐确定,管理委员会在每个小区中根据居住群众的意见,各自选出了一个小区管理委员会,其下设一个区长,两个副区长和五名工作人员,负责管理自己小区内约一万人的日常事务。有了这些小区管委会,原本忙乱不堪的组织工作终于大大改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