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页
王子腾毕竟是带过兵的,眼界比一般人更开阔,林如海稍一提点,他便明白了:“如海兄的意思,是从暹罗、老挝等小国入手?” “不错。”林如海道,“这些小国虽然人口不多,但产出却不少。而且,他们最近几年,都不怎么安分。” 王子腾眼睛一亮:“如海兄是想通过购买的方式控制他们的粮草?” “不,”林如海微微一笑,“不知子滕兄读过《管子》吗?” 这个,王子腾还真读过。 他们王家是市舶司起家的,虽然是为皇家办事的,但少不了要和那些大商人打交道。 像《管子》这样与商道有关的名篇,王子腾自然是从小就读的。 “如海兄的意思,是要效法管子旧事?” 管仲最喜欢干的,就是通过购买某国的特产,控制某国的经济,在需要的时候突然中断贸易。 而那个国家已经习惯了以某种作物赚取大量的利益,在这方面的投入已经太多。收购方突然中断,给这个国家造成的打击是无可估量的。 “不错。”林如海点了点头,“自古以来,世人皆知中原乃是产量大户,周边的小国虽然也有土地肥沃丰产的,但却从来都只是自给自足,不敢想着对中原出售。因此,若是我们委派商人去向他们的王室购买粮食,价格一定不会高,但却足够令他们心动了。” 王子腾听得连连点头,忍不住补充道:“往后,我们还可以一年一年的加大购买量,适当的时候价钱也可以提一提。若是这些周边小国都要依靠给我大夏种粮食过活,自然就不敢再生什么异心了。” 林如海捋须大笑:“林某没有走眼,子腾兄果然胸怀大才,且不拘一格!” 王子腾入仕多年,也是第一次遇到这么投机的人,亦是觉得很是畅快,提议道:“我还有一坛上好的惠泉酒,不如等下衙之后,如海兄到我家去喝一杯?” 林如海笑道:“求之不得。” 接下来,两人又就着细节好好的磋商了一番,拟了个大概的方案。 至于细节方面,自有林如海的幕僚帮忙完善,根本就用不着他们操心。 梁先生和葛放翁是跟着林如海来太原的,对这里一点一滴的变化了如指掌,对周边这些属国的情况也早摸得一清二楚了。细节方面由他们补充,林如海放心的很。 而两人也没有辜负林如海的期望,很快就有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林如海拉着王子腾一起看过之后,觉得很是可行,便分别召集了属官,把这件事落到了实处。 其中,王子腾主要负责震慑几个属国,梁先生和葛放翁负责联络粮商,林如海则是负责最重要的部分——联系王琦,请他帮忙在圣人那里背书。 王琦收到林如海的书信之后,也觉得此事十分可行。他不但答应了给圣人上书,还承诺会为他大开方便之门。 当然了,王琦的主要目的,还是观望。 如果林如海把这事情做出了成绩,他就准备在整个交趾境内推行。如果真的能达到林如海预期的效果,那也是为国谋福了。 春去秋来,终于又到了一年丰收的季节。 但和往年不同的是,交趾境内陆陆续续来了许多大粮商,而交趾周边的属国也都蠢蠢欲动了起来。 说起来,这几个属国的王室也不傻,从林如海这里得到了粮食收购的价格之后,觉得大有利可图。 然后,他们转头就向离大夏更远的国家收粮食,做了二道贩子,准备大赚一笔。 林如海是来者不拒。 大夏幅员辽阔,几乎每年都有天灾人祸。 而且,朝廷刚刚把瓦剌给打服了,国库里的粮草也打空了。就这几个小国产出的粮食,根本就不用往别处运,朝廷就能给吃下了。 圣人把国库的欠款都收回来了,国库是不差钱。 但若是赈灾,光有钱有什么用?钱又不能直接吃,还是得有粮食。 可以说,这一批粮食,于朝廷来说,真可谓是一场及时雨了。 ——这也是王琦上书之后,朝中能这么快批下来的原因。 为了这个政策能顺利实施,林如海在召集商人的时候,也不忘组织当地官员暗中参与。 有了利益的捆绑,他们自然是大开方便之门。 三五年后,周边的属国王室越发不满足,对国内百姓的压榨日益严重,林如海干脆瞅准了时机,鼓动商人与官员们出资,向那些属国百姓买地。 当然了,商人们的手段很是温和,那些有军队支持的官员就比较强硬了。 他们恩威并施,许诺那些大地主们可以到中原定居发展,让他们的子孙读书识字,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把手里的土地卖了。 ——得了那么大的好处,说不是心甘情愿的,谁信? 王子腾带兵很有一手,太原府的兵在他的整治下战斗力越发强悍。 林如海又联络了左右相邻的州府,在边境陈兵以待。 暹罗与老挝等国的国王不敢轻举妄动,只得派遣使者,到京城去哭诉。 可是,京城早不是老圣人的天下了,当今圣人可不是那等打肿脸充胖子的人。 如今的情况,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大夏的商人几乎已经把这些属国给买下来了。 也就是说,大夏朝廷根本不用动兵,就兵不刃血地灭了他们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