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草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牛吏在线阅读 - 第464章 463.功过之论

第464章 463.功过之论

    抚民将军刘侠卿抚着太傅逄安的尸体大哭,悲痛欲绝。逄安的旧部王强、李勇等人也拜倒在地,一片号泣之声。

    “大司马是为了救我等的性命,才孤身犯险,被贺长年这厮杀害,是我等害了大司马!”

    “都怪贺长年,若不是他要反叛朝廷,大司马怎么会死?”

    当时他们都跟着贺长年作乱,如今却一致声讨起贺长年来了。

    钟离华来到刘侠卿身边,低声道:“将军节哀,上林苑还要倚仗将军主持大局。如今叛军首领伏诛,这些附逆者该如何处置?还有贺长年的旧将周雷,在昆明池西畔驻扎,据说手下有两千多兵马,一直没有什么消息。末将愿带兵前去平定,请将军准许。”

    斩首数万没有了,斩道两千也还算凑合,这个小目标总得让人家完成吧?

    刘侠卿抹了把眼泪,站了起来,说道:“还打什么打?陛下不想过多杀伤,大司马豁出去自己的性命,急着要赶在大军之前过来,也是想保全这些人的性命。京城里死了将近三百,这儿又死了好几百,死多少是个头?唉,这么多年从东海走到长安都不死,现在反倒死了,这都是命啊!”

    他转向那些伏地跪拜的将领,说道:“你们谁到周雷那儿去一趟,让他来此伏罪,我回到长安,也能替他向陛下求个宽大,要是他执迷不悟,那就别怪我老刘下死手了。”

    有几个人争着道:“我去!我去!”

    “他小子要不束手来降,老子宰了他!”

    很明显这是个争功的机会,可以用这功劳多少抵消自己的罪过。

    “你们一起去吧!”刘侠卿挥了挥手,打发他们走了。

    钟离华暗暗叹气,看来斩首两千也没有了。贺长年已死,周雷绝对不敢再做抵抗。小目标也飞了,封侯还是等下次吧!

    刘侠卿派人飞马回长安报逄安的凶信,他则留在上林苑处理后续之事。

    果然,第二天周雷自缚请降,至此,未费平叛大军一兵一卒,贺长年吕岩之乱全部平定。

    事实证明,让刘侠卿来平乱真是选对了人,抚民将军是赤眉系故人,与叛军都比较熟悉,大家对他有一种天然的信任,投降时不会患得患失。

    当然更重要的是左大司马逄安来的这一趟,他把道理都摆清了,说动了诸将。贺长年杀了逄安,彻底失去诸将之心,引发内乱,并反噬了自己。

    如果贺长年不死,叛乱绝不会轻易平定,他必会拉着大家伙与朝廷不死不休。

    可以说逄安以一已之力平了叛,避免了大规模的内战,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数万被裹挟着叛乱的流民都对他感恩戴德,平叛士卒也对他心中感激,毕竟免去了他们沙场争战的危险。

    即便钟离华等一心想要借此机会平步青云的将领心中有所缺憾,但仍然钦佩逄安的忠义,太傅对皇帝够忠心,对旧部够义气,不愧是当年纵横天下的青州军五大首领之一,天下少见的奇男子伟丈夫。

    刘侠卿当年在抚民营主持屯田之事,虽然只是个甩手掌柜,具体事都由郑深负责,但是多少懂一些里面的门道,没有多久,他便将叛军解散,让他们都回到原地去种田,使上林苑迅速恢复了平静。

    刘侠卿安顿好了这边的事情,派钟离华率两千越骑营将士暂时留驻上林苑。他自己亲自扶着左大司马逄安的灵柩,与从长安赶来的逄安的两个儿子一道回到长安。

    此时在长安朝堂上正进行着一场明争暗斗,逄安出走后,礼部尚书张湛立即上书,以诸侯私自离开封国的罪名对左大司马逄安进行惩处,这封上书引起轩然大波。

    因为国家未定,朝廷的王侯大多没有就国,在管理上并不是十分严格,其实一些在长安的王侯平时偶尔也会去上林苑打猎,大臣们也不以为意,但是此次逄安出走的性质不同,此时上林苑已不只是一个游苑那么简单,而是叛军老巢所在地。

    他在这么敏感的时侯去这么敏感的地方,不管是去做什么,都会对朝廷带来政治上的不利影响。

    逄安闯出长安城时皇帝很是吃惊,当时他的行为被所有人认为是叛逃。逄安在赤眉军中的地位和影响绝非贺长年所能相比,他若是谋逆,那么这次叛乱的级别会高出一个等级,搞不好会激发各地的赤眉旧部群起响应。

    皇帝立即加强了对樊崇等赤眉旧人的控制,生怕他们也趁机作乱。刘钰甚至准备派出第二批人马,加大平叛力度,应付其他突发事件。

    樊崇立即来到宫中觐见皇帝,当面向皇帝表示,逄少子一向忠心为国,绝不会背叛朝廷。他此次出长安,是要去劝降上林苑叛军,避免一场内战。

    樊崇动情地道:“少子最是忠义,陛下对他恩义深厚,他怎么会背叛陛下呢?昨天他还和我说,这些人真是不知好歹,不晓事理。陛下如此仁德,让大家都有好日子过,为什么还要闹呢?肯定是被贺长年逆贼逼迫,不得不暂时从贼。他说他恨不得亲自去上林苑,杀了贺长年狗贼,骂醒那些糊涂蛋。陛下,臣愿以身家性命为逄太傅担保,若是他有任何背叛朝廷的举动,陛下可将臣的脑袋砍下来,挂在城门楼子上。”

    刘钰下意识地抬头向外面看了一眼,他要是把老丈人的脑袋挂上去,会不会受到全体赤眉旧将的反对。

    他这个政权是在赤眉军的基础上创建的,虽然他后来对赤眉军进行了整合,又吸收了豪族加入,大力招纳流民、安抚百姓,使得他对于赤眉一系的依赖性大大减轻,但是这一派的力量还是很强。

    在这种争夺天下的紧要关头,刘钰绝对不会对任何一派有大的打压动作,否则很容易陷入内耗之中,让刘秀钻了空子。

    逄安的冲动之举,使得朝堂上原本就对赤眉一系不满的人情绪暴发,除了张湛之外,已经有十几份上书摆在了皇帝的案头。

    这些豪族世代把持着财富和文化,在阶层上与赤眉将领们完全属于不同的阵营,对于这些大字不识的泥腿子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他们从内心里是瞧不起这些人的。

    泥腿子们没有文化,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皇帝慢慢地将他们移出政务系统。现在能参与朝政的赤眉将领很少,但是军中仍旧有许多赤眉将领或其子弟掌握实权,因为打仗对于文化水平的要求比处理政事要低得多。

    但是即便是大字不识的赤眉旧将,依然获得了很好的待遇,他们虽然没有实权,但是身居高位,很多人位居侯爵。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是长安政权保持稳定的必需成本。

    说来说去,他刘钰还是被这些人推上去的,没有赤眉军就没有建世皇帝。

    如今,张湛等人的上书绝不只是针对逄安一人,而是对赤眉系整体的攻击。逄安是赤眉军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特点是讲义气,重情谊,但是没规矩。

    没规矩这一条,是讲究礼的儒家很难接受的一点。礼部尚书张湛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张湛在汉成帝、汉哀帝时代就担任俸禄二千石的官职。王莽当政时,历任太守、都尉,他是一个老资格。

    他端庄严肃崇尚礼节,一举一动都有定规,深居家中,必定修饰仪容,即使对待妻儿,也十分地严肃。遇到乡邻,他的言谈也依旧谨慎,表情很庄重,三辅一带的人都认为他是榜样。

    可是有人说张湛虚伪做作,张湛听到以后笑着说:“我确实是在做作,但别人都是为了干坏事而做作,只有我是为了向善而做作,难道不可以吗?”

    这种守礼君子的模范,还是个老古董,是不可能看得上赤眉系的一群没规矩的土包子的。

    本来朝中许多人看这些大老粗们身居高位,待遇优厚,心里就不舒服,一直忍着没说什么。逄安的行为可说是犯了大忌,有张湛带头,朝臣们立即蜂拥而上,群起而攻之。

    皇帝本身是个不太喜欢规矩的人,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他还是经常坏规矩的那一个。但是逄安这事儿坏了大规矩,皇帝对于大规矩很在意,这件事是必须要处理的。

    逄安给皇帝出了个大难题。

    樊崇的解释来得很及时,皇帝了解到了逄安这些天的心思,内心中已经认定逄安不会反叛,只是由着自己的性子,要一个人把这件事搞定,救下他的兄弟们。

    皇帝放了心,用不了多久上林苑就会传来消息,等有确切的消息再说这件事不迟,于是他把这些奏章都压下了。刘钰选择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刘侠卿那儿很快传来了消息,逄安果然以一已之力平定了叛乱,但是也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皇帝对逄安的死叹息不止,此人也算是黑社会大哥的典范了,为了一群小弟的性命,不惜身犯险境,牺牲自己,够义气,够朋友。

    这个结果,让朝堂上的风向有了转变。大汉还是一个尊重勇士的朝代,逄安的行为获得了朝臣们的普遍尊敬。

    但是有一些人依旧不肯罢休,他们就是看不上赤眉系的土老冒,无论如何也要趁机打击一下。礼部尚书张湛进宫觐见皇帝,当面陈述。

    “陛下,平叛乃国之大事,自然由朝堂公论,陛下决断,逄太傅逞匹夫之勇,自行其事,丝毫未将陛下及国家法度放在眼里,其罪当诛!虽然他确实建立大功,但是若听之任之,不加惩处,后人将效之,陛下何以令天下?”

    这种事其实有先例,当年甘延寿、陈汤矫诏发兵,先斩后奏,斩杀郅支单于,扬国威于域外,立下不世之功,本来都应该封万户侯,但是遭到当时的丞相匡衡和中书令石显的百般阻挠。他们认为:“延寿、汤擅兴师矫制,幸得不诛,如复加爵土,则后奉使者争欲乘危徼幸,生事于蛮夷,为国招难,渐不可开。”

    后世对匡衡的印象就是个好学的小孩,而他这辈子的最大成就可能就是凿通了邻居的墙壁,让两千年后的小学生背了几十年的课文。在对甘延寿和陈汤论功封赏之时,他是死硬的不论功只问罪的一派。

    而石显更是个十足的小人,他想将姐姐嫁给相貌堂堂的甘延寿,遭到拒绝之后怀恨在心,一门心思想弄死甘延寿,好不容易有这机会还不往死里整?

    石显都做到中书令的高官了,年纪估计也不会小了,他姐姐那得多大岁数?老年吃嫩草,草没法子只好被吃,人家甘延寿可不是棵让人随便薅的小草!

    匡衡和石显两个一直揪住矫诏和陈汤贪污之事不放,甚至在两人得胜还朝的途中就开始派人去查贪腐,甘、陈两人不仅没得到一路好酒好肉的款待,没有迎接英雄的欢迎仪式,反而受到了极大的惊吓。这一路走来手下一个一个接连被抓,挨个拷问他们在外面收了多少黑钱。

    多亏宗室刘向替两个人出头,向汉元帝上书,以武帝时的贰师将军李广利为例。说李广利这个菜鸟远征大宛,用了四年时间,死了几万人,费了国家亿万之费,斩了大宛王,获得了骏马三十匹。李广利的黑料超级多,贪污之类的都是小意思,但武皇帝认为万里征伐,只论功不论过,所以大加封赏,封拜两侯、三卿、二千石一百多人。而甘延寿和陈汤没用国家一分钱,用的都是属国之兵,杀的是匈奴单于,这可比大宛王的份量重多了,比起李广利,他们两个的功劳大出百倍,罪过小了千倍。皇帝要是再揪住小过不放,岂不让功臣寒心?

    汉元帝这才下诏赦免了甘延寿和陈汤的罪过,只论功劳。可还是被匡衡和石显阻挠,认为郅支单于是逃亡失国,窍单于之号,不是真单于,最后将两个可封万户侯的大功硬生生弄没了。汉元帝心里有点过不去,要意思意思封两个人每人一千户,匡衡、石显还是不干,谁让他不肯被老女人啃的?最后的结果是甘延寿为义成侯,陈汤为关内侯,食邑各三百户。

    刘钰不想做第二个汉元帝,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不能鼓动豪强和赤眉两系的对立,让自己的政权之内出现大的内耗。逄安为了平叛而死,这件事是对朝廷有大功的,他如果以过掩功,不给逄安应有的待遇,赤眉一系必定会反弹,与国家不利。

    纵使皇帝要收拾收拾不规矩的赤眉一系,现在也绝不是个好时机,什么事儿都等到拿下天下再说吧!

    可是张湛的话又很有点无法反驳,他逄安都不请示皇帝,自己大包大揽地去平叛,根本没把皇权和国法放在眼里,大家都学他怎么办?

    张湛还在滔滔不决地引经据典,越说越是激愤。皇帝开始时没说话,后来干脆打断了他,说道:“张卿,你说得很对,但是逄太傅去上林苑这事儿,他曾经有过上书。。。是朕让他去的。”

    张湛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他张着嘴站在当地,半晌说不出话来,然后他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