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草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在线阅读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486节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486节

    现在京师举办武会试,如此热闹的事,这群人怎么可能不参加,不为了看热闹,也为了散散心不是。

    “给他们搭个高台吧。”

    卢渊劝道。

    铁铉很想拒绝,眼下距离武会试只有一日了,这个时候临时搭台,万一质量不过关,摔了某位王爷,这责任可就大了。

    “呀,几位大人都在呢。”

    内侍双喜走了进来,笑呵呵地看着铁铉等人,说了句:“有口谕。”

    铁铉等人连忙行礼。

    双喜手中拂尘微动,笑道:“皇上说,朕要亲临武会试,此事保密,不得外传。”

    “啊?”

    铁铉懵了,卢渊与刘儁也很是吃惊。

    要知道一个问题,科举会试的时候,朱允炆并没有亲临现场,举人也见不着他,只有通过会试的文官,取得殿试资格,才可能见到朱允炆。

    可现在,朱允炆竟然要亲至教场,这是给了武举人多大的面子啊,何等的荣耀!

    这是文臣的危机啊。

    朱允炆若是知道了铁铉的想法,估计想一脚踹飞他,科举考试会试之后有殿试,武会试之后有什么?毛都没有,不这个时候出来见个面,啥时候见面?

    总不能设置一个武举殿试,在大殿里面比赛扳手腕,仰卧起坐,或者舞文弄墨,抓耳挠腮吧?

    铁铉没有办法,只好派人到小教场,重新准备,皇上来了,规格不一样了,至少需要弄个上档次的围栏,挡一挡呼呼的北风。

    小教场在忙碌,武举人也在准备,京师百姓翘楚以盼的日子,终到来了。

    京师小教场内,马匹嘶鸣,军士盔甲明亮,气势高昂。

    而在小教场的比试场之外,修有三道围栏,在最里面的围栏内外,都有手持长枪的军士把守,而在而外围的二、三道围栏外,则挤满了围观的京师百姓,密密麻麻,热闹非凡。

    一些商人发现了商机,拉着伙计拖了几车的凳子过来发卖,原本几文钱的凳子,竟然在这里卖到了一钱,即便如此,还是脱销了。

    人太多,个子不够,凳子来凑。

    一些带孩子的大人,干脆就让孩子骑在脖子上,观看着这一场京师武举盛宴。

    兵部、五军都督府官员率先入场,随后,燕王朱棣、宁王朱权等藩王在万民欢呼声中走入教场,燕王、宁王的声音响成一片。

    徐辉祖有些憧憬与羡慕,自己一直待在京师,想要扬名疆场,怕是不太可能了。

    当朱允炆的銮驾进入小教场,在安全局顾三审、薛夏的护卫,在朱棣、朱权、众官员与百姓震惊的目光中,在武举人目瞪口呆的表情中,朱允炆慢步而来。

    “皇上,是皇上。”

    “皇上来参看武会试了!”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原本有些嘈杂与混乱的声音,最后都被一句万岁给统一了起来,围观百姓热烈地喊着,一次接一次,声浪一波盖过一波,浩荡的声势令人震撼。

    朱权暗暗摇头,朱允炆在民间的威望实在是太高了,哪怕是征战在外,功高卓著的燕王,也无法与之匹敌。

    就这一份民心,就不是谁可以做到的!

    万岁山呼声,沸腾了寒冬,没有人再感觉寒冷,只觉得浑身热血流淌,就连那五岁的孩童,都会兴奋地拍着手掌。

    朱允炆抵达高台,对朱棣、朱权等藩王、铁铉、徐辉祖等官员微微点了点头,然后转身面向百姓,抬起手,原本震天动地的声浪,在一个呼吸之间,瞬间消散无踪。

    如此整齐划一,如此可怕的秩序,让朱棣都感觉头皮发麻。

    这还是无秩序的百姓吗?

    即便是百战军士,也未必可以做到这一点!

    朱允炆做到了,轻而易举!

    “朕在这里,陪你们一起看大明好男儿!”

    朱允炆高声喊道,在寂静的教场中,传出许远。

    “好男儿!”

    这三个字,是朱允炆给武人最直接的定义!

    遥想宋朝,韩琦对好男儿的定义,那就是东华门外唱名者,换句话说,宋代的好男儿,那就是文官,武人算什么好男儿!

    但到了朱允炆这里,他凭借着自己的身份与影响力,以一句话,三个字,彻底扭转了世俗、民间对武人粗鄙、非是好男儿的看法!

    至于官员会不会改变看法,朱允炆并不在意,只要自己坚持武会试到场,让武举人享受与文官一样的待遇,百姓们就会看到,文官与武官都是有前途的,都是有地位的,没有谁一定荣耀过谁。

    武举人中,袁岳看着朱允炆激动不已。

    张辅说得没错,朱允炆是一个不同的帝王,他是重视军士的,他是有人情味的,他也是深得民心的。他亲自来到了教场,说明武会试的结果,将更为光明。

    只要拔得头筹,他日定能登上更高的舞台,成为一名称职的将帅!

    纪纲站在人群中,双眸闪烁着渴望的光芒,抬手之间,万人齐喑,这就是权势的力量,何等的惊人,何等的令人向往!

    薛禄挺了挺胸膛,目光坚毅。

    自己已经四十有二,在燕王护卫中混了多年,仍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色。可我薛禄不甘心,我想要建功立业,想要征战沙场,想要留名青史!

    既然武会试是自己的机会,那就不可能让它从自己手中溜走!

    林昭雪抬手按了按脖颈,有些瘙痒,然后看向朱允炆,目光有些复杂,只握紧了拳头,低声说了句:“抱歉,我身不由已。”

    朱允炆坐了下来,对铁铉微微点头。

    铁铉起身,接过刘儁手中的木槌,敲打着铜锣,待场面安静下来之后,才高声喊道:“遵照皇上旨意,朝廷开恩于四海,首开武举选拔良将,第一日测举石,拉硬弓。第二日测舞刀,第三日测步射、马射,第四日主策论。今有武举人合计三百六十九人,择最优六十人中式,授予官职……”

    淘汰虽有些残酷,但弱肉强食,这是历史的规则,朱允炆不想违背这个规则。

    第五百七十六章 武会试,测举石与献印

    测举石,开锣。

    袁岳、薛路、纪纲等一干举人分散开来,在边缘处等待呼名上场。

    比试场中,摆放着三个大小不一的长方形柱体青石,青石石壁经过打磨,并没有毛刺,在青石柱离地面大致七寸位置,左右各凿有凹槽,供人抓持。

    青石宽皆是一尺,高分为一尺三寸、一尺六寸、两尺,对应二百斤、二百五十斤、三百斤。

    考官是兵部古朴,站在前排,面向武举人喊着:“凡呼名三次不登场者,视为弃考。登场者,当先选石号,献印两次,方为通过。现开始呼名,福建福宁武举人马亮。”

    朱允炆绕有兴趣地看着,对一旁的朱棣、宁王、铁铉等人说道:“这就是石礩(zhi)?”

    朱棣等人连连点头。

    铁铉解释道:“皇上,此石礩专为武举所备,原是宫室梁柱下的垫石,为唐宋开槽,测人膂力。”

    朱允炆打量着远处的石头,这可与后世的举重杠铃完全不同,杠铃是一根木头挑两端,重量都在两端,可这里的举石头,那就是纯碎的举石头……

    取材还真是方便,加工也简单,捡块大石头凿巴下就行了,纯天然材料,不另花费。

    “何为献印?”

    朱允炆有些不解。

    铁铉指了指马亮方向,笑道:“皇上且看。”

    只见马良走到三块石礩面前,在围观军士与百姓的鼓舞之下,最终也没敢挑战三百斤石,而是选择了二百五十斤石。

    古朴与马良确认之后,一旁有文书记录下来,然后高声喊道:“马良,测二百五十斤石。”

    周围百姓与军士听闻之后,一阵叫好声。

    马良活动了下筋骨,然后如大猩猩一般,捶打着自己的胸膛,之后弯腰,双手放在地上摩擦了下,又站直了拍去手上的泥,扎好马步,双手放在了石礩两侧的凹槽处,大喝一声:“给我起!”

    马良腰间一紧,双臂发力,二百斤石晃动了下,猛地被抬离地面,此时马良额头已冒出青筋,再度发力,石礩被举至胸膛位置,然后借着胸膛,抵住石礩顶部,怒吼一声,石礩的底部朝着北面显露出来,然后落下,转过身,再次举着石礩,将底部朝南面露出,之后便轰地丢下石礩,双臂高举。

    “好!”

    “好样的!”

    教场中欢呼不断。

    铁铉笑着对朱允炆道:“这就是献印。”

    朱允炆算是看明白了,这石柱子不就类似于一个放大的印章,献印,就是将印章的底部显露出来,献给人分看一看。

    这可就需要大力气了,后世举杠铃只要过头顶,一口气憋上去,立住了,还好一些,但这献印,可不是一口气的事,他需要先提举,之后连着献印两次,不是一口气能办完的事。

    “不错。”

    朱允炆很是满意。

    古代战争以冷兵器为主,力量的大小,往小了说,关系着自己干死对方,还是被人干死,往大了说,关系着战场成败。

    战场交锋,没力气还真不行。

    首先,你需要背几十斤的盔甲,然后还需要两条腿跑几十里路,有时候可能是几百里,千余里,没力气,没好身体,谁熬得住。最后,打谁都需要力气啊,人家挥舞马刀,你都没力气格挡一下,兵器都飞了,被人砍了也不怪人家。

    有力气,起码占了一定优势,哪怕是逃命,也比人家多跑几里路嘛。

    举石头玩,说真的,并没有多少的观赏性。但看着看着,百姓与军士,官员与藩王,朱允炆都逐渐投入其中,力量是带着美感的,而拥有力量的强者,是足以让人敬佩的。

    “广西南宁袁岳。”

    古朴喊了下一个人的名字。

    朱允炆眼神一亮,对徐辉祖与铁铉问道:“这就是南宁卫的指挥史,张辅举荐多次的青年才俊?”

    徐辉祖眼神中满是期待,道:“没错,此人在与安南作战中,有勇有谋,是个将才。都督府这边很希望召他至京师,委以重任。”

    朱允炆摆了摆手,道:“委以重任的事以后再说吧,听闻安南那边动作很大,征调了不少百姓充当军士,此事可为真?”

    徐辉祖脸色有些凝重,严肃起来:“接广西奏报,安南国内正在不断扩军,数量与日俱增,即有南下占城之迹象,也有重新进犯我大明之准备。”

    “兵部怎么看?”

    “兵部与五军都督府意见一致,安南之乱,早打好过晚打,在安南打好过在广西打。事已不可逆,宜早出兵。”

    铁铉清楚局势的发展,也明白安南胡氏的野心。

    若大明不出手,胡氏哪怕不会进攻大明,也会打下占城,眼下占城是大明远航船队的重要补给点,一旦丢了占城港口,郑和的船队与未来的商队,那就只能绕路找寻水源与补给,这对于大明的南洋战略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