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草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明末大军阀在线阅读 - 明末大军阀 第230节

明末大军阀 第230节

    因为老奴之故,满清上下都将乳峰山视为神山,将三块石视为神石。此时皇太极看着巨石,也不知是否祈求“神山”护佑,还是祈求祖宗英灵护佑,众人也是纷纷望向神石,沉默不语。

    良久,皇太极才淡然道:“回山城,商议迎战方略。”

    “嗻!”

    随后在喧嚣的鼓乐声中,皇太极的銮驾开始缓缓移动,沿着平缓的山脊山岭,往乳峰山东面而去。一众将领、旗主、贵族也是纷纷跟随,而那所为的山城,则是离乳峰山主峰东侧数里的一处明军堡垒,此时已经荒废,被清军占据,当做皇太极的临时“行宫”。

    那废弃堡垒是一座石筑山城,城池依山势而建,城内平坦,城外则多山崖。站在山城处,北可观锦州,南可瞻松山,放眼望去,松山、杏山等处的堡垒、墩台都可尽收眼底。

    乳峰山为锦州城屏障,山城又为乳峰山屏障,地利地势极为重要。不过该城有一个缺陷,若大军从乳峰山北面进攻。则堡垒难守,清军围困锦州城多时,该处山城早被清军占去,反作他们盘据要处。

    两天前,皇太极率领精锐援军抵达这里的时候,便下令抓捕周边百姓过来施工,对乳峰山各处进行改造,也学习刘衍一般,开始在山上山下修建各种工事。

    乳峰山一带原本就是少树木,多荒草,此时那些树木或荒草,己经全部被砍光或是拔除烧光。此举一是增强山上守军的视野,利于于大军防守,二也是防止明军用放火烧山之计。

    九边的明军,每年有出塞烧荒的传统,每每在草原上大力放火。放火烧山什么,对他们来说很有心得的,若山上荒草不除,他们攻山前放一把火,这天干物燥的,山上的清军要全部成为烤鸡……

    除此之外,清军还驱使被抓的百姓,在乳峰山南面,顺着山岭丘陵,围着主峰各处,挖了数不清的浅沟、深沟、壕沟,筑了数不胜数的土墙石墙。这些土墙壕沟,各岭处陡处缓处均有分布,大体是两沟三墙式。

    就是一道墙前两道壕沟,每道墙离了不到两百步,便于相互支援。很多石墙土墙都是就地取材,用石块加黏土砌成各道墙垒,有些石墙,甚至蔓延长达十数里之多。

    在清军的苦心经营下,整座乳峰山己经成为一座战争要塞。放眼望去,山上山下旌旗遍布,刁斗传习,人叫马嘶。密密麻麻的帐篷,寨子,似乎铺满整座山脉。

    这些工事大部分都是清军效法刘衍方略,也算是这些鞑子活学活用,毕竟此时的满清还是处于上升期,还没有到故步自封、愚昧固执的地步,对于刘衍的先进手段,学习起来还是非常有成效的。

    清军主力占据乳峰山,便占据地利,北据雄山,南俯川原丘陵,有若一头远古巨兽冷冷俯视。

    洪承畴率领的明军援兵要想进入锦州要地,不攻下乳峰山是不可能的。而明军一旦进攻乳峰山,怕要撞得头破血流,伤亡惨重,就如同当初巨鹿、济南的清军一般。

    皇太极与一众臣子朝着山城而去,路上皇太极的目光扫过山下各处。

    乳峰山的南面便是要塞之地,北面岭下丘陵盘地平缓处,则是屯兵之所。特别是沙河沟等地,一直延伸到女儿河边,到女儿河与小凌河的交汇处,更是连绵的清军军营,可见此战清军出动兵马之盛。

    随后皇太极带人上山,站在山上视线往东北方向望去,那边是石门山、石家岭等山地。

    在那些山地的东面,小凌河蜿蜒流出,而在小凌河北岸,就是紫荆山、磨盘山诸山地,同样驻扎了清军兵马,防止明军攻击大凌河堡等要地。

    很快,皇太极一众便来到山城,这里不是很大,东西约长两百多步,南北宽约一七十多步,城墙皆以石块垒砌,城池只有东门一处城门,城头上一杆十数丈高的龙旗大旄,正在城中迎风猎猎作响。

    因为该山城作为皇太极的行营之所,所以城内己经装饰一新。特别城中原守备大厅,作为奴酋皇太极的下榻之处,屋内都换上了黄花梨桌椅,地板上更铺着厚厚的精细羊毛地毯,四壁还挂上象征满洲人图腾的五颜六色挂毯,显得富丽堂皇。

    皇太极进入行宫后,高居在镶嵌了宝石与黄金的銮座宽椅之上,眼神锐利,俯视居于下方两边满满的满清各臣们。

    此次大战,除了索尼等少数巴克什留守盛京外,余者满、蒙、汉各旗大臣,都随皇太极出征,可以说皇太极已经把满清的所有筹码都押到了赌桌上,成败就在此一举!

    看皇帝神情严肃,下所有人都按照满、蒙、汉的身份各自站好队。

    虽然此时皇太极宣扬满汉一体、满蒙一家,但事实上,就连满八旗之中各旗的地位都是不一样的,更不用说汉八旗与蒙古八旗了。

    此时满八旗按照正黄、镶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的顺序排列,各旗旗主也是如此站队的。

    至于蒙八旗与汉八旗,在蒙、汉八旗成立之前,他们是八旗满洲各贝勒的属人,说白了就是奴才而已。

    清军在刘衍手中吃了亏之后,皇太极便更加重视蒙、汉八旗与八旗满洲分离,以及之后的整顿事宜,希望以此来增加清军的兵力和实力。

    不过即便如此,蒙八旗、汉八旗的固山额真、梅勒章京对原八旗满洲旗主、亲王、郡王、贝勒的隶属关系,依然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并未因此而稍有变更。

    此时在屋内,满、蒙、汉共计二十四旗旗主、固山额真全部到达。

    满八旗这边,正黄旗旗主、固山额真阿山,镶黄旗旗主、固山额真拜音图,正白旗旗主、固山额真多尔衮,镶蓝旗旗主、固山额真济尔哈朗,镶红旗旗主、固山额真杜度,镶白旗旗主、固山额真多铎,正蓝旗旗主、固山额真豪格依次坐好。

    此外正红旗旗主、固山额真此又变回了代善,经过皇太极的一番敲打,代善此时已经非常谦恭,再加上岳托在从关内撤军回到辽东之后,便染病而亡,所以代善对于皇太极的威胁也降低了许多,便又重新执掌满州正红旗。

    而分掌满州镶蓝旗三个牛录的饶余贝勒阿巴泰,分掌镶白旗十五个牛录的阿济格也都在列。

    蒙八旗这边,正黄旗固山额真阿代、镶黄旗固山额真达赖、正红旗固山额真恩格图、镶红旗固山额真布颜代、正白旗固山额真伊拜、镶白旗固山额真苏纳、正蓝旗固山额真吴赖、镶蓝旗固山额真扈什布依次坐好。

    汉八旗这边,正黄旗固山额真耿仲明、镶黄旗固山额真马光远、正红旗固山额真孔有德、镶蓝旗固山额真尚可喜、正白旗固山额真石廷柱、镶红旗固山额真刘之源、正蓝旗固山额真祖泽润、镶白旗固山额真吴守进更是恭敬的坐在位子上,大气都不敢喘。

    此时八旗蒙古与八旗汉军各旗,只都有固山额真没有旗主,他们的主子便是满州各旗的旗主了。而且八旗蒙古各旗,更只有阿代、恩格图、布颜代、达赖四人为蒙古人,余者皆以满洲人出任。

    因为刘衍的出现,八旗汉军比历史上成建制要早了许多,具体的几个汉奸也与历史上不太一样。

    除此之外,屋内还有满清朝中的王公贝勒,朝内治事大臣等。

    如辅国将军巩阿岱、锡翰等,都察院参政张存仁、祖可法、段学孔、盛忠诸人。

    又有外藩蒙古各部,如土默特右旗固山额真俄木布楚虎尔,土默特左旗的固山额真善巴,内外喀喇沁、察哈尔、科尔沁左右翼中旗、敖汉、阿禄诸旗王爷贝勒。

    甚至还有外扎萨克蒙古各旗或部落兵马赶来助战,就连朝鲜国也遣来一万兵马献媚新主子,使得满清此次锦州之战,声势极为浩大,出战的兵力远比历史上的松锦之战要多,兵种之中火器兵的占比也要更高。

    第三百三十二章 战云密布

    皇太极端坐在龙椅上,锐利的目光扫过屋内的众臣,所有人纷纷起身肃立,低着头不敢有一丝声响。

    皇太极的目光率先扫过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头上,锦州之战便是济尔哈朗,说道:“郑亲王,锦州战事的情况,你为诸位臣工说说吧。”

    话音刚落,皇太极却突然咳嗽几声,他这么胖的身体,本身就有后世所说的高血压、高血脂的毛病,此时率军赶到前线,已经是劳累过度了,一身的旧病也开始作祟,身体变得越来越差。

    多尔衮和多铎都是微微抬头,随即又急忙低下来。而济尔哈朗则是担忧地看了皇太极一眼,然后恭敬的说道:“奴才尊旨。”

    “诸位臣工,这次锦州之略,算满、蒙、汉各八旗,以及外藩蒙古、高丽兵马在内,我大清一共出动二十五万勇士,其中阿哈杂役十二万,余者皆是各旗甲兵、未披甲旗丁,计有十三万余人。”

    “现锦州围困,我军已经环城修建了大营九座,在锦州城外凿了三道长壕,并且布置了大量兵马,主要是安平郡王的镶红旗一部,以及硕兄礼亲王正红旗一部,还有其余各旗的一些甲兵。”

    “锦州城外负责围城的勇士,有各旗旗丁三万两千余人,其中甲兵一万二千,以及两万余阿哈杂役。”

    “锦州城内号称有守军二万余人,不过大部分都是原锦州各堡的守军,真正能战的明军,也只有祖大寿的家丁、本部兵马,兵力在五千人左右。”

    众人闻言都陷入沉思,对于济尔哈朗的部署没有意见。

    郑亲王济尔哈朗继续说道:“现我军在乳峰山、松山堡东面的黄土岭、东南处的松山,还有石门山、石家岭、紫荆山、磨盘山、锦昌堡、沙河堡、大胜堡各处,均有驻军,驻守兵马有八旗满洲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一部,又有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大部,以及外藩蒙古、高丽军一部,共有旗丁十一万余人,其中甲兵五万八余千,杂役阿哈约五万人,这些便是与明军正面对战的主力所在。”

    “余者旗丁十一万,其中甲兵五万余,阿哈杂役将近六万,驻守在白庙堡一带,沿着女儿河布防,并且作为进攻杏山,截断明军粮道之兵力。”

    “不过根据哨骑的回报,明军在五道岭、弘螺山等地大兴土木,并且驻守了大量兵马,看来洪承畴对后路防护甚严,我军想要顺利切断明军后路,恐怕不是那么容易。”

    此时众人都小声议论了起来,皇太极也是微微皱眉。

    济尔哈朗继续说道:“洪承畴素来小心,此番明国派出的援兵也都是精锐,其中还有刘衍所部数万新军,此前我军在松山堡等地的试探也证实,明军的战力很是强悍,此战我军要小心应对才是,决不可掉以轻心。”

    在场的一众奴酋听了济尔哈朗的话,脸上都写满了担忧,这次的仗不好打啊。

    皇太极为了打赢锦州之战,几乎将整个大清的家底都掏空了,如果此战有个闪失,大清的根基就彻底毁了!

    按照八旗的编制,以牛录为基层组织单位,每二百人到三百人为一牛录,父死子继,兄亡弟代。一般来说一户都有几口人,内有男丁不等,有时二、三丁,有时五、六丁,所以满清一个牛录的人口有二、三百户,一般在一千口到二千口人不等。

    在清国中,当兵的称旗丁,分披甲旗丁,未披甲旗丁。暂不当兵的叫做“余丁”或者“闲散”,他们也可以跟随出战,作为跟役一种,地位高过那些奴隶阿哈们。

    每牛录的二、三百丁都是兵,可不可以披甲,就看其自身的能力如何了。不过清国男子从十岁开始,每三年就要参加考试,达标就为守兵,也就是步兵,享有军饷,享有盔甲,随后考核到马甲,巴牙喇不等,只要成绩优秀就会逐级晋升。

    在各牛录中,甲兵比例还是很高的,毕竟作为旗丁,他们从十岁起就考核,到十六岁,十八岁,二十岁还不能披甲,以此时满清的尚武氛围,这样的人是没有什么出路的,所以绝大部分的旗丁都非常“卷”。

    只是此次锦州大战,皇太极几乎将各旗的旗丁都拉出来参战了,还有历年间大量掠来的汉人等奴隶追随,国内青壮几乎被一扫而空。如果此战输了,那结果是什么,包括皇太极在内,所有人都非常清楚。

    此时皇太极满意的点了点头,济尔哈朗处世谨慎,锦州城外的各种布置没什么缺陷,自己巡视乳峰山各处后,也挑不出毛病,于是便说道:“郑亲王亲历战阵躬冒矢石,此番布置,朕很满意。”

    随后皇太极对众人说道:“诸位臣工也都说说吧,洪承畴率领的二十多万明军抵达之后,我大清要如何迎战。”

    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争强斗狠,向来看不起明军,他说道:“陛下,此番南蛮子的援兵就算都是精锐又如何,在我大清铁骑的冲击下,他们就算来的百万大军,结果也是大败而归!”

    看豪格骄狂的样子,济尔哈朗只是笑笑却没有说话,自然是不想惹麻烦。

    济尔哈朗没有开口,皇太极却脸色一沉,喝斥道:“此番明军来势汹汹不同以往,其军中更有刘衍所部新军,决不可小觑。此战关乎我大清千秋万代,如果你敢郎战,以至于损兵折将,朕定然严惩不贷!”

    豪格见状急忙请罪,不过眼神中依旧闪烁透着不服气。

    皇太极对长子豪格非常的宠溺,他登位后连连整死兄长阿敏与莽古尔泰,又不断打压各旗旗主,一切都是为了给豪格铺路。此时皇太极看着豪格的神情,也不禁皱了皱眉,暗暗召集自己的这个儿子什么时候才能稳重一些。

    这时,武英郡王阿济格,也对豪格言语表示支持,他同样对明军轻蔑。阿济格与豪格一样脾气粗暴,虽然打仗厉害,但是对权术却一窍不通,豪格的不断示好下,便舍弃了自己的同胞兄弟多尔衮、多铎,而是投靠了皇太极、豪格父子,几次对多尔衮、多铎出手打压。

    皇太极眼见这两个莽夫之辈接连发言,心中也只有一阵叹息。

    好在大臣英额尔岱这时出列道:“陛下,奴才认为郑亲王说得有理,锦州之战需得谨慎。此战明军出动了二十多万精锐,非同一般。我军绝不可速战,否则万一有失,为之奈何?所以奴才以为,我军可环松山而战,步步依山险防御,逐步消耗明军锐气。待其食尽,我军当可挫其锋锐,将明国大军尽数埋葬于此!”

    皇太极点头赞同,英俄尔岱很有才能,向来受他器重,特别是擅长理财和外交,几次出使朝鲜,都获得圆满结果,让自己无后顾之忧,得以全力对付大明。

    此次朝鲜国之所以能出兵一万,而且还供应了大量的粮秣,除了畏惧大清军威之外,也有英俄尔岱一番努力的成分在里面。

    如今英俄尔岱是大清的户部承政,又担任次战大军的钱粮总理重任,身份很有分量,其建议又很合皇太极的心意,于是皇太极称赞道:“他塔喇承政勤于职事,当为众卿之表率。”

    随后皇太极目光望向正红旗主代善。

    代善虽然已经退居幕后多年,然统兵出征咤叱风云三十年,在八旗王公中资历最老、地位最高,又有硕托、瓦克达、阿达礼、罗洛浑、满达海等一大批封授王公爵位的儿孙,势力庞杂无比,本身又有大贝勒之称。

    所以虽然皇太极屡次打压代善,而代善也表现出非常恭顺的态度,但是皇太极的心中依旧对其非常戒备,很不放心。

    “和硕兄礼亲王也说说,此战我军要怎么打。”

    代善站起来咳嗽了一声,也不知道是故意装作老态,还是真就如此,说道:“郑亲王军略布置没有问题,我八旗大军一居乳峰山,一居黄土岭,一居毛家沟,就象几把大钳子,狠狠夹住明军前往锦州的道路,阻止他们救援。”

    “各山壕沟石墙颇多,依着险要工事,定能大大消耗明军的兵力。又有白庙堡大军,将来待明军气丧,就可以渡过女儿河,再度进攻杏山,截断明军粮道,奠定皇上万世不表的基业。”

    皇太极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然后神色复杂的看向多尔衮。

    皇太极已经借口济南之战的失败,将多尔衮由睿亲王降为郡王,又找借口将多铎由豫亲王降为贝勒,现在他们二人的确是老实了不少,不过皇太极依旧不敢放松,对多尔衮和多铎始终戒备不已。

    “睿郡王也说说吧。”

    多尔衮恭敬道:“是,皇上。”

    “奴才赞同他塔喇承政的意见,明军势大,当先避其锋芒,用山险工事耗其锐气是正举。”

    多铎也随后说道:“奴才也附议,有陛下坐镇,我大清勇士定能击败明军,让明国二十余万精锐就此覆灭!”

    其余众人也纷纷发言,基本上都是赞同的。

    皇太极淡然听着,心中也在飞速盘算着,就在这时正黄旗巴牙喇纛章京图赖匆匆进来,禀报明军援兵己到,正源源不断汇于松山堡旁。

    屋内众人顿时骚动起来。

    皇太极冷哼一声,说道:“既然洪承畴来了,咱们就去观其军阵,随后再作计议!”

    随后皇太极的銮驾移到山城之上,多尔衮、多铎、豪格等人也随之来到这里,众人站在城墙上,远处松山、杏山各处都是一览无余。

    只见炎炎烈日之下,众人甚至能看到地面上蒸腾而起的热气,让众人的视线也有些扭曲起来。此时众人举目往南看去,就见一片无边无际的人海,正向北缓缓移动而来。

    明军的军服、旗帜都是红色,二十余万大军经过松山一带的丘陵地带,就仿佛是一望无际的红色海洋,那红色的波涛正在奋勇向前,远远望去蔚为壮观!

    皇太极等人见到明军竟然有如此的军容,无不吸了一口冷气,各旗的斥候都曾禀报明军兵威极盛,众人也只是听听而已,对明军的印象还是停留在一触即溃、畏战不前上面。可是此时众人亲眼见到入援明军的军容,才真正感觉到了一股寒意,这还是众人印象里的明军吗?

    此时就连最为骄狂的豪格与阿济格也是目瞪口呆,二人从未见过如此威猛的明军,不知道是因为愤怒还是恐惧,二人的脸色有些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