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草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父子俩的穿越日常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二十四章 入冬了

第一百二十四章 入冬了

    要说去年没来帮忙也正常,去年屋里有不有左福生在吗。再加上各家后院儿地头又不大,也就三两天的事儿就能弄全呼了。今年左福生怀了,肚子现在都挺老大,走起路来颤颤悠悠的,看着人心也颤颤悠悠的了。她怀相不好基本全村人都知道,赵翠花也发愁呀,不仅在农忙的时候尽量让她轻松轻松,这收拾后院的蔬菜也一手给包了,免得她累着对肚里的娃不好。

    至于儿媳妇的意见就全装没看见,毕竟她才是当婆婆的,她发话她们就算有不满也只能憋肚里头,当面谁敢跟她逼逼唠。

    从后院儿的蔬菜收了,到耐寒的青菜种下,也就两天的事儿就全呼了。

    天气从半月前就开始转凉了,昨天又下了一场小雨,赵保国就憋在屋里头练字,或看他爸赵二牛做木匠活儿。老爷子就搁屋里头看书,还是线装的那种,摸出一副老花眼镜戴着,还眯着眼看。

    小雨淅淅淋淋下了一整天,第二天就放了晴,人们都多穿了两件衣裳了。背着背篓挑着担子就上山,林子里的木耳野菇等山货,就等着他们去收呢!

    进林子里收山货的大部分都是女人孩子,男人们就搁炕上躺着,或三伍成群的在晒场那边闲唠磕。

    赵保国今年就跟他爸一起去的,一天下来收拾了不少木耳蘑菇,还好运气的发现了一棵野榛子树,捡了二百多斤的榛子回去。

    把左福生喜得嘴都合不上了,等在炕上都烘干了,木耳有四十多斤,各种蘑菇加起来也有二十来斤。榛子就更不老少了,除去了水份的纯重量也有差不多两百斤的样子。就把木耳跟蘑菇全串好给挂起来,榛子给装了三十斤给赵翠花送去了。又装了三十斤给送赵叔仁送去了。

    左福生还没能乐呵几天,就瞧着自家男人把榛子给分配了,留自家都没多少点儿,心里头顿时就堵上了,还想着给娘家那边儿送点呢。他这个亲戚送了,那个亲戚也考虑到了,偏偏就没她娘家的份儿,这叫她能高兴吗?那脸黑得跟个什么似的。

    要说赵二牛还是真看不上她那娘家,一点儿豆面子都不想给。想自家的亲戚也都给了,她娘家那边一点不给也说不过去,再说这个傻媳妇又老惦记着,最后也只能暗暗的叹气了,给李大妹儿家分了三十斤榛子,叫赵保国跑一趟。赵保国也不想去呀,但他爸更不想去,又瞅瞅便宜妈的肚子,得咧。合着就只能他去了,于是憋屈着给送去了,到了地儿把东西放下,说了两句直接就回了。

    还有一百一十多斤榛子,赵二牛再把木耳跟蘑菇拿了十斤出来,又分了五十斤榛子一起,装了个大麻袋。第二天直接就去县城,跟老爷子叫赵保国写的信一起寄省城去了。最后自家就剩下六十来斤榛子了,瞧着从几个大麻袋,变成只有一个麻袋还没能满的样子,左福生真是欲哭无泪。

    深深觉着赵翠花说得十分在理,自家男人就是太大手大脚了,手指头里啥也存不住,没瞅着那二百多斤榛子,分分钟就没了一大半吗?这要给自家吃,省着吃还不能吃上半拉月呀?这败家败的,全给送人了,可把左福生心疼得够呛,好几天夜里都没能睡踏实了,总梦到有人来家里抢粮食。

    紧接着又下了两场小雨,天气一天一天凉了下来,家里的炕也烧上了。除了老爷子还跟往常一样,这家转那家晃悠着,也就左福生搁家里做做针线做做饭了。赵二牛跟赵保国那是忙得脚不沾地的了。只要不下雨,就天天上山,进林子里砍柴火,这里的冬天特别长,又特别冷,这炕断上一会儿子,人都能冻得直打摆子了。这炕上的火是不能停的,这不要费柴火了吗。

    天天就打了柴火往家里弄,一担接着一担的忙活着,劈成一小截一小截的,整整齐齐的码在柴房里头。偶尔顺手还能摘些木耳蘑菇回来添个菜什么的,虽然累是累了点儿,但日子过倒也充实,连赵保国都没抱怨过,老老实实的为过冬做准备。

    等到雪花飘起了,柴房也堆满了,瞅着屋里小山一样的柴火,一家人心里都满足得不得了,冬天不能挨着冻了。

    赵保国半月前就卷了自己的铺盖搬老爷子炕上去了,冬天他就一直跟老爷子住了。柴火准备齐全了,按说也该闲下来了,可赵二牛还天天往外跑呢,直到赵保国一天早上起来,在灶房里发现的几筐子煤渣子,才知道他最近在忙啥。

    去年的活计今年又捡起来了,赵保国就趁入了夜的时候,跟着他爸偷摸的去河边挖泥,挖了回来就做烽窝煤,一切程序就跟去年一样。让张家赵家帮忙做着,做好了就联系小表妹卖,夜里就用队里的牛车拉到火车站旁边的林子,没两个小时候就全光了。

    一个冬天也只做这么一回,要总紧着这个活儿干,煤场里的煤渣子是不少,但你拿的份量多了,那不是引人注目吗?到时候生意做不成不说,别再招出祸事来,赵二牛也是十分谨慎的,赚了一笔就收手。

    等分了该张家赵家的钱了,再除去买煤渣子的本钱,纯赚了能有一百五呢!这可是一大笔钱呢!赵二牛知道自己媳妇儿心里头不舒坦,也没把钱给她收着,要给她就等于直接给了她娘家了,到时候自家还能用吗?

    赵二牛直接就把钱给老爷子了,老爷子就笑眯眯的收了,没像以前那样推辞。要说只是小钱,他也放心让孩子们自己收着,可一大笔钱呢,他也不能放心,孙媳妇儿要说全向着娘家也不能,但她耳根儿子软,又没多少主见,被人一说分分钟就转了主意。这一大笔钱要放在她那里,就根本放不住,很容易就被李家给哄去了。

    老爷子就收好了,等着哪天孙子再去县里,让他直接给存邮政里去。家里头的存款单都在他手上呢,一笔一笔的,加起来得有四百多了,再起个新屋都够了。